时评|文体“两开花” 成都生活美学向“高品质”进阶
在成都大运会倒计时12天之际,渐渐活跃起来的除了大运会筹备现场,还有越来越热闹的城市。
去年7月,2021成都双年展在众多市民、游客的依依不舍中闭幕。倏尔今夏,万众瞩目的2023成都双年展重磅回归,展期将持续至11月。同一天,成都市民与运动达人一起拉开了“迎大运—环城生态区健康跑”的序幕,以健康跑的形式掀起了公园绿道全民健身热潮。
文化底蕴塑造“成都美学”,体育运动丰富“成都生活”,文体有机融合也正为成都孕育着极富张力的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
以体育激发城市活力
16日一早,成都市民聚集在桂溪生态公园,开启了活力四射的健康乐跑体验。
如今在成都的绿道、公园,随处可见跑步爱好者。喜爱慢跑只是成都人享受体育运动的缩影,借大运东风,成都市民的幸福生活也不断“上新”。在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为心仪的球队热血助威、在春熙路太古里等商圈近距离观看奥运冠军比赛、骑自行车去龙泉山观日出、参加冰球、骑行、气排球、飞盘等赛事活动……大运会的“火爆”,也让成都市民的体育氛围全面“拉满”。
在成都,只要你想运动,就不会缺乏运动的场所。近年来,成都以筹办大运会为契机,着力构建完善“15分钟健身圈”。今年成都还将继续利用公园绿地、城市剩余空间、“金角银边”,打造50个体育消费新场景、100个社区运动角和200个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此外,根据《成都大运会共建共享惠民行动方案》,符合开放条件的大运会场馆将持续向市民“免低开放”。如今,依托丰富的健身场景,成都已经把运动的快乐从体育场馆蔓延到了整个城市。
随着体育消费人群日益扩大,体育运动的类型也在不断丰富,一些曾经相对小众的时尚运动项目在成都开枝散叶,爱运动的成都人向世界传递这座城市千年积淀的活力基因。近年来,飞盘、腰旗橄榄球、陆地冲浪、桨板等小众体育运动在成都火了。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这些小众体育运动在收获流量的同时,带动一大批体育消费群体加入,释放出巨大潜力。大运会,让成都的城市气质,由“休闲慢节奏”向“运动健康”悄然转变。2022年,成都市体育消费总规模提升至578.6亿元,较2018年增长44.5%;2022年,成都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1005亿元、增加值385亿元,相比2018年分别增长59%、79%。
根据预测,成都大运会可能会是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入境人数最多的大型国际活动之一。2023年全年,成都将举办国际赛事22项、全国性赛事36项,随着这些赛事的举办,越来越多与体育相关的新消费场景将呈现,同时,体育消费规模也将持续增长。
以文化滋养城市内涵
成都拥有更加悠久的三千年城市史以及璀璨夺目的古蜀文化,这使得成都拥有举办世界顶级双年展的绝佳潜质。
早在开展前数月,2023成都双年展关注度就持续飙升。7月17日开展后,2023成都双年展将展出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241位艺术家的489组/件艺术作品,涵盖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表现形式。同时,遍布成都的24个成都双年展平行展也已经在6月陆续对观众开放了,将呈现500余位艺术家的近千件作品,其数量可以说是国内双年展平行展之最。
2021成都双年展曾创下了全球双年展观展人数之最,如今的回归依然热度未减,足见成都这座城市对于艺术的接纳、好奇和激情。正如2023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王绍强的评价:成都人民“基因”里的文艺、时尚、包容、火辣性格,给予了双年展极大的热情和关注。
成都,不仅拥有周春芽、何多苓、程丛林,许燎原等众多杰出艺术家,还有让蓉城之外的艺术家艳羡的成都画院、蓝顶美术馆、A4美术馆、千高原艺术空间、K空间等艺术空间。艺术与成都市民的生活完美交融,公共景观、艺术事件与社会节日高度渗透,彰显着这座城的精神与温度。
成都市“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暨首届社区艺术节演绎小剧场
艺术具有巨大的潜能。它本身就能形成巨大的产业,成为城市化内需的动力之一,同时又可以赋能其他行业,如艺术教育、文旅、时尚等,外延广阔。正如全球创意城市研究著名学者查尔斯·兰德利所说,人的才智、欲望、动机、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在取代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市场准入,成为新的城市资源。
2023成都双年展的主题是“时间引力”,而它本身也是一种“城市引力”。对于成都而言,文化是其拥有的最大、最具普适性的无形资产,艺术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享有核心地位以及巨大的潜能。此次双年展不仅让观众和参与者领略到成都文化艺术之魅力,它也将打开一扇窗口,在不断地探索与传播中,艺术文化将会成为持续推动经济与城市声望的强大引擎,让世界对它的前景与未来满怀期待。
文体有机融合塑造城市气质
文与体,静与动,两相宜。
文化与体育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随着成都大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与之相关的文旅活动精彩纷呈。结合大运会倒计时60天、30天等重要时间节点,成都推出“乐动蓉城 唱响大运”群众主题歌会,举办舞剧《大熊猫》首演、2023成都双年展等文化艺术活动。大运会期间,还将开展“2023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乐动蓉城 最美遇见”成都城市运动生活节等系列活动。
作为中国最具体育活力和体育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成都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生活体育”这一概念,并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让各类文化场景与体育运动有机融合,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大运会筹备带动的文化惠民、体育惠民,不仅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也带动了体育消费升级,加速成都商业市场持续回暖。集创意与体验感于一体的新兴消费场景引人关注,以大运会吉祥物“蓉宝”为原型制作的各种文创产品已累计在400多家特许商品零售店(点)开售。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日渐完善的便民设施,融入市民生活的运动乐趣,与城市相互成就的文体产业……成都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物产丰饶的文化名城,正因大运会的到来变得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