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食堂异物究竟是不是避孕套?官方通报也要让人信服
“高度可能是鸭眼球巩膜结构”,今天早上,广州市场监管局通报了华世科教食堂饭菜异物的检测情况,并得出了这一结论。
如果说之前发生在江西的“鼠头鸭脖”事件中,当地市场监管局的情况通报属于“学渣”,那么这份情况通报显然来自于“学霸”。“鼠头鸭脖”事件中,最初的调查人员是当地市场监管局的几个工作人员,调查方法也很朴实,在学校里询问一番后,对食品留样进行了采样检测,但没有说是怎么检测的,就得出了“是鸭脖而不是鼠头”的结论。
广州市场监管局的这份通报不仅来得迅速,而且全面又严谨。参与检测的机构有广州市食品检验所和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两家,同时还邀请了相关行业专家,综合运用了形态学检测、核酸检测、蛋白质检测和红外检测多种方式。结果均一致:不可能是橡胶制品和一次性手套,高度可能是鸭眼球巩膜结构。
昨天,我也跟大伙一样怀疑,什么鸭子的眼球膜能长这么大,当时就有朋友在评论区留言说,煮熟后的鸭子眼球膜的确就是这个样子,而且这跟照片上的参照物也有关系。
这就说明,在很多类似事件中,光凭肉眼,普通人的确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个时候,如果官方通报只是三言两语的刻板表述、没有细节、缺乏证据,就会适得其反。
广州市场监管局的这份情况通报一出,很多人都表示了认可,这就说明大家并不是习惯性地不相信官方通报,而是官方通报的内容必须言之有物,让人信服。
官方通报不是作文,要想写好,不一定要有好的文笔和写作技巧,最重要的还是态度问题:尊重公众知情权的态度,尊重科学和事实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