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西安“回流生”引发众怒?堵住政策漏洞是当务之急!
11万中考生里就有4万回流生,这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简直不能接受。 7月14号,西安中考放榜,家长们关心的除了成绩和分数线,还有“回流生”。“回流生”是指户籍在西安,学籍在外地,但又在西安参加考试的考生。有传言,2023年10万西安中考生中有大量回流生,据说这部分考生多来自河南,数量少则1万,多至4万。
昨天,西安市教育局发布情况说明称,今年西安市九年级参加中考103031人,普通高中学校计划招生68852人,户籍在西安市、学籍不在西安市就读的考生,也就是网上所说的“回流生”3608人,仅占全市报名人数的3.5%,网传信息严重不实。
当地教育部门及时公布回流生人数,回应舆论关切,应该点赞。但另一方面,家长和考生的关注点不仅仅在于回流生的数量究竟是4万还是四千,而在于回流生引向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高考。众所周知,我国各地教育资源差距较大,高考难度也有地方差异,在陕西参加高考,压力会比在河南小很多,于是也就有了“高考移民”。
为了堵上这一漏洞,西安出台规定,外地学生要想在西安参加高考,必须取得三年户籍、三年学籍。这就意味着,要想在西安高考,只能将时间往前移,先在西安参加中考。表面上,漏洞堵上了,可钻空子的人也跟着来了。一些机构宣称,他们能通过某种灰色手段,让外地家庭空挂户,就是既不需要在当地工作、孩子也不需要在当地上学,就可以参加西安的中考、高考。
家长们担心的是,就算今年只有3608名回流生,那么明年呢,后年呢?说穿了,家长们并非对“回流生”政策有质疑,而是对钻“回流生”政策空子的愤怒。他们反对的是变相的“高考移民”,因为这有违教育公平。当下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口流动,无论是让在外随父母就读的陕籍孩子,能够回乡考试的回流生政策,还是安顿来陕工作置业的外地人,解决子女随读入学问题,都是为了保障相关人群的合理权益。只是种种投机行为,让合理的初衷变了味。要想最大程度的保证公平,堵住漏洞,斩断灰色产业链,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