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羊头卖狗肉 研学游也要谨慎选择
7月24日,北京大学发布校友预约入校违规情况通报:一支名为“北大金秋暑期定制课”的校外研学团队,拆分预约139名学员入校,每人收费10800元,共收费约150万元。目前,国内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诸多高校,已经恢复对外开放参观,但并未进行商业性质的研学项目。
北京大学校友网发布情况通报
眼下正值暑假,在以学生和家长为主要游客群体的暑期旅行中,研学游的热度越来越高。其中,“清北校园游”作为暑期最热门的产品之一,吸引无数家长动辄花费数千甚至上万元。
市面上火爆的“研学游”
这到底是“智商税”还是真的能“游学一体”长知识呢?不少网友认为,这些研学游就是把旅游冠以研学的名头,并评价,不太明白研学团的意义,不懂研学团组织的目的和内容。更有网友直呼,要想上清北,暑假应该去辅导班。同时,另一部分网友表示,高校作为公共资源,不应让不法分子“钻空子”,打“擦边球”,让研学团成为他们谋财的捷径。
网友针对“研学游”的观点
近年来,研学市场不断膨胀,但行业乱象也在不断丛生。归根结底,是这些研学团的组织者利用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声誉,打着研学的旗帜,将其“包装”成“学习团”,满足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此时的家长们,犹如一只只“待宰羔羊”。
同时,即使家长花了钱,孩子们也未必能真正学有所获,结果也不让人满意。
一些研学团,在行程安排上,不仅行程设置地满满当当,而且路线设置上与普通旅游安排并无差异。孩子们在整个“研学”过程中只是“走马观花”式参观,说是“研学旅行”,实际上“名不副实”。由于此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未开放参观,孩子们只能顶着太阳,在校门口拍照“打卡”,名校游变成了“到此一游”。
此外,还有不少家长反映,在研学期间,还遭遇了讲解人员良莠不齐、孩子安全无法保障等问题。
有妈妈表示支持:把娃放进学校组织的研学团,每天有老师带着写作业,还有各种活动,10天住校生活,不仅安全有保障,而且充实又好玩。
有家长觉得反感:旅行就是旅行,就像小时候很讨厌回家还要写“游记”,明明是开开心心地出去玩,为什么非要学点什么。如果研学只是为了学会那点知识,和在家背书不是一样?还有家长头疼:冲着能参观清华校园,给孩子报了暑期研学团,结果孩子在校门外等了3小时进不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家长们让孩子们提早参观名校、感受名校氛围的出发点是好的,这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但面对“挂羊头卖狗肉”的伪研学产品,家长们还需要提高辨别能力,莫让“好心”办了“坏事”。
资料综合:光明网、澎湃新闻、潮新闻、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