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新能源车再掀降价潮!8月以来10个品牌官宣降价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08月13日 10:01

今年8月以来,上汽大众、零跑等多家车企通过官降、新车优惠、终端让利等不同形式大打价格战,降价车型达数十款,降价幅度从2万元到6万元不等。

如今,新一轮价格战刚刚开始,今年下半年或将有更多车企加入降价行列。

image.png

8月以来10个品牌官宣降价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进入8月以来,已有极氪、蔚来、零跑、哪吒等10个品牌官宣了促销活动。

今年7月初,上汽大众旗下标杆纯电车型ID系列降价,ID.4 X、ID.6等优惠幅度从2万元到4万元不等,ID.3更是亮出史上最低售价,所有配置车型直降4.3万元,裸车价格降至11.99万元。7月下旬,一汽大众也官宣对ID系列开启大幅降价,ID.4 CROZZ车型降幅高达4.6万元,同时还加码了置换补贴、免息贷款等多项优惠。不过由于大众ID系列长期以来销量欠佳,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大众一家厂家为了清库存、推动销量。

进入8月以后,价格出现松动的车企越来越多,新一轮降价潮又有抬头迹象。

8月1日,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率先推出“双C临门,零跑放暑价”活动,活动车型降价1万-2万元不等,其中降幅最高的2023款零跑C01 717智享版降价2万,相当打了九折。

同为造车新势力的哪吒汽车也发布“七夕放价”活动,官方宣布针对旗下2022款哪吒S车型降价3万元,售价最低降至15.98万。

蔚来汽车则把优惠放在了补能端。8月1日,蔚来宣布推出8月限时购车优惠政策,支付定金购买蔚来新车的用户可在提车后获赠30张换电体验券,同时对家充桩价格进行调整,最高降幅达2700元。

不仅是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旗下品牌也纷纷官宣了优惠活动。

8月1日,长安福特官宣正式接手福特电马在中国市场的运营业务的同时,宣布为所有福特电马车主免费升级高通第三代骁龙座舱平台,并推出“迎新六重礼”,包括立减4万元、8000元置换补贴、4000元增购礼等。

奇瑞新能源官方推出“钜惠八月,嗨购一夏”活动,小蚂蚁、无界Pro、QQ冰淇淋等新能源车型降价最高1万元。

8月3日,上汽旗下MG名爵宣布开启“王炸好价,亿元嗨购”主题限时优惠活动。对旗下MG5天蝎座、第三代MG6 PRO、MG ONE三款车型至高优惠2.6万元,并赠送终身免费基础保养。

长城旗下新能源品牌哈弗枭龙系列推出了“818限时电商福利季”活动,用户下订可享2000元抵8000元现金膨胀礼,在8月5日至8月26日期间还可以99元秒杀至高1.2万元礼券。

同是长城旗下的欧拉汽车也在8月4日宣布,8月下订且开具机动车发票的用户,可享一年免费交强险,同时对2023款欧拉好猫给出2.2万元现金优惠,对闪电猫给出3万元现金优惠等。

此外,也有车企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开展小规模促销。8月2日,特斯拉宣布从8月1日至31日,为浦东区消费者提供专属暑期消费礼遇3000元购物卡,限额3000名。

缘何掀起价格战?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判断,下半年新一轮的价格战一定会开启,还可能会出现今年上半年的价格战的激烈场面。但不同的是,上半年价格战受国六B新标准影响较大;而下半年价格战的成因,一方面是市场需求被去年的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及上半年价格战透支,车企需要通过降价拉动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市场竞争加剧。

探求两轮价格战背后的原因,是眼下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换挡期,开始发生质变。

在本轮价格战打响前,国内车市已经开始回暖。据乘联会数据,今年6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89.4万辆,零售量是今年年内最高点。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6.1万辆,同比增长33.4%。虽然销量强势上涨,但目前国内经销商手中仍有大量库存车。此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343万台,其中厂家库存72万台,渠道库存271万台。这意味着,在较大库存压力下,车企降价已不可避免。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为了追求高速发展,国内大量车企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国内乘用车产能合计4289万辆,产能利用率为54.48%,对比2017年的66.55%,利用率偏低、严重过剩等问题突出。

“现在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很多企业一年的销量不到1000辆,根本达不到规模效应,一旦价格战开启,这些企业势必会被淘汰出局。”张翔说。这客观上加速了国内车市洗牌,车企数量越来越少,小企业的市场份额被大企业吸收,行业集中度将得以提高。这客观上加速了国内车市洗牌,车企数量越来越少,小企业的市场份额被大企业吸收,行业集中度将得以提高。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目前汽油车的需求在下降,当前新能源汽车对汽油车的替代趋势显著。一方面,锂电池车时代新能源汽车品牌被重塑,传统车企在品牌方面优势大幅度减弱。

另一方面,锂电池车生产线的大量投放,使得市场整体供给增加,然而在需求端相对稳定的背景下,产能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收缩。“所以,在需求有限、产能过大的前提下,车企势必要用价格战来争取份额。”盘和林说。

资料来源:时代周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