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官宣:延长研究生学制
目前,部分院校发布了最新的研招考试调整通知或正式的招生简章,不少高校从2024年起,将延长研究生的学制。
硕士三年 博士四年
上海体育大学在7月20日发布通知,明确从2024年起,博士生学制统一改为四年,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原则上不少于三年。而该校2023年招生章程中称,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的学制为三年,全日制定向博士为四年。
在陕西理工大学7月10日发布的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记者发现,所有学科专业(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学制均为3年。而去年颁布的2023年招生简章显示,全日制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制为2年,其余学科学制为3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
研究生学制延长成趋势
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基本制度规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的修业年限应当适当延长。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本学校的修业年限作出调整。在“弹性学制”的政策导向下,各高校内部的学制安排各有不同,硕博贯通、本博连读等也逐渐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新选择。但长期以来,专硕学制2-2.5年、学硕学制3年的惯例已被大众所熟悉。2009年,教育部还对专硕培养提出了“学习年限一般2年,实行学分制”的教学要求。
近年来,国内高校延长学制,尤其是专硕学制已成趋势。东南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章程》显示,硕士研究生所有专业学制均为3年。
中南大学在2019年发布的招生简章中,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行3年制“弹性学制”。而2020年至2023年的招生简章中,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学制。
湖南大学从2020年开始将艺术、法律(非法学)、工程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文物与博物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调整为3年制,其余专业类型基本学制为2年。
湖南师范大学从2019年至2023年逐步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新闻与传播、出版、旅游管理等部分专业学制从2年调整为3年。
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都实行专硕的3年学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称,部分学科的基本修业年限将由2年调整为3年,在过渡阶段专硕可申请提前至2-2.5年毕业。
南京师范大学在去年发布的2023年招生公告中表示,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等专业硕士的学制由之前的2年更改为3年。
博士“四年学制”在国内高校中也屡见不鲜。
山东大学在《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明确,本科直博研究生基本学制为5年,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申请考核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
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提出,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不超过6年,本直博、硕博连读基本学制为6年(含硕士),最长不超过8年。
怎么看待大学“加时”?
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一倍多。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1.14万,2022年则达到124.25万。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中国将从研究生教育大国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部分高校在学制延长的同时,公示了新的培养方案。比如,河海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专硕调整为3年学制后,学位课程的学分由20增加至23,非学位课程学分从12减少到9,减少基础课程,增加专业、人文素养、创新创业与职业素质课程等。
对学生来说,有人认为专硕三年制更好,可以增加做研究的时间,对所学专业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就业也将起到缓流作用;有专硕研究生则表示,学制从2年改为3年,会增加时间和投入成本,晚毕业也晚工作,还会产生“年龄焦虑”。反观当下延毕率居高不下的研究生教育现状,有高校专家指出,学制长短变化,其培养方案也需要做出改变,要结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去做个性化选择设置,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更有效地培养出高质量人才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