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小广场变身“运动场” 引领成都健康新风尚
“这些都是新安装的,晚上来锻炼的人很多,大家都喜欢!”近日,在成都市武侯区锦官新城绿地小广场,说起此处的“室外智能健身房”,健身市民潘大姐由衷地感叹称。一个多月前,这里还只是一片闲置绿地,景观性、娱乐性较差,缺少健身配套设施,满足不了周边居民多样化的生活及运动需求,鲜有人问津。
“投入室外智能健身房,为周边居民提供更便利、更科学、更智能的多元化运动健身服务,让市民走出家门就能运动。”武侯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侯区将继续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剩余空间、“金角银边”,打造15分钟健身圈、市民健身新空间,通过智能设施的建设和推广,着力提升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促进全区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为成都全面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和世界赛事名城做出武侯贡献。
据了解,新建成的室外智能健身房,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配置有体质测试区、体能训练区、益智休闲区、拉伸放松区等,分别有体质测试驿站、推胸划船双功能训练器、高拉推举双功能训练器等十余件智能化的体育健身器材,及轨道式军棋、象棋等智力运动设施。
武侯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贴近居民的公共空间,武侯区在广场打造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周边群众需求为导向,形成布局合理、空间通透、业态丰富、功能复合的公园城市新场景。“参与是体育健身运动的吸引力所在,小广场内设置的健身器材,重在邀请市民朋友体验、感受城市的活力与美好,打造武侯区15分钟健身圈。”他表示。
根据《武侯区室外智能健身房使用情况分析报告》显示,设施建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吸引了近2500位市民前来锻炼,使用人次高达2万余次,大大提升了市民运动的积极性,瞬间拉满了社区的运动氛围。
“这里比专业健身房里的器材还要好得多,在健身房做力量训练都是‘撸铁’,这里都是电磁阻力,可以一级一级调节阻力大小,能够满足我不同强度的训练要求,真的很智能!”健身爱好者张先生常在健身房锻炼,小广场的智能健身器材启用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来体验。“之前我去健身房训练,胸肌是练出来了,可是忽视了背肌,所以有点驼背。这些健身器材,它能保持双向阻力都很稳定,就可以满足主动肌、拮抗肌交替训练,各个肌群的力量就能得到更均衡的锻炼,这个特点真的很专业、很科学。”
这里不仅受到健身达人的青睐,对于大多数“健身小白”更是“包教包会”,“如何正确使用健身器材?”“运动器材可以锻炼哪些身体部位?”……这些疑问通通都能在配套的小程序中得到答案,不仅有每个设备的使用方法,更包含了锻炼时的注意事项,视频演示真人教学,让市民能轻松使用专业器材进行锻炼。“操作特别简单,有指示牌,还有教学视频,我还以为要收费呢,竟然是免费的,”亲自体验了“室外智能健身房”的市民刘先生做完拉伸运动后,竖起了大拇指,“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健身房的专业设备,太方便了。”
相比传统的健身设施,此次安装的室外智能健身房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让市民可以在家门口免费享受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定制化的健身服务。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启用6套室外智能健身房,吸引了近10万市民经常锻炼,使用人次超86万人次,获得了市民的普遍好评,迅速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很好地带动了周边居民的运动健身热情。室外智能健身房作为全民健身强力的“助推器”,正在悄然推动健身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为“幸福成都”再添一抹“动人”的风景。
资料综合:武侯区公园城市局、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