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成都记忆之㉒丨薛涛:她一生坎坷,却活成了“职场女强人”,实现人生逆袭

来源:看度·广播 2023年08月22日 13:32

222.png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成都的望江楼公园,登楼俯瞰锦江美景,在茂林修竹间流连忘返,其中许多人是专程前来凭吊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在望江楼公园里,有这样一副流传很广的对联,上联是: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下联是: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能与“诗圣”杜甫平分秋色,可见薛涛的不凡才情。

公元770年,薛涛生于京兆长安的一个官宦家庭中。她的父亲因为得罪了权贵而被贬官四川,一家人跟随父亲来到成都。在那时,薛涛就已经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情,诗名已闻于外。然而命运无常,薛涛14岁那一年,父亲出使南诏,感染疾病而命丧黄泉。家中顶梁柱的垮塌,让薛涛母女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之中,不得已,16岁时,薛涛选择加入了乐籍,成为一名乐伎。

巴蜀文化研究专家 祁和晖 在谈到薛涛入乐籍时介绍:唐朝的乐伎由国家财政供养,属于“正式编制”,有稳定的收入报酬,主要在官员们饮酒聚会时,侍酒赋诗、弹唱娱客。

那时,薛涛是一位“强为公歌蜀国弦”的蜀派古琴家、女艺人,而且容貌清丽,还能诗善文,很快就声名鹊起,成为了一众文人雅士的座上宾。但最先赏识她也真正让她大放异彩的,是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

当时韦皋总镇川蜀,他听说薛涛极富诗才,就召她到府邸侍宴。薛涛入席第一个任务,就是即席赋诗。她神情从容,笔到诗出,题下了《谒巫山庙》一诗。薛涛的诗,大气而深邃,读来毫无女子脂粉之气,令韦皋拍案叫绝。从此,府邸中每有盛宴,薛涛都是侍宴的不二人选,才女薛涛,很快就成为了韦皋身边的红人。薛涛的“诗友圈”也迅速拓展,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中晚唐著名诗人纷纷与薛涛“唱和”,一时间,薛涛的诗名大振,有了“文妖”的称号,被誉为大唐诗坛中的“孔雀”。

除了诗名之外,薛涛还差点当了官。原来,因为薛涛帮韦皋把公务打理得井井有条,韦皋很是欣赏,于是他上书朝廷,想奏请薛涛为校书郎,但是校书只有进士出身的男子才有资格担当,从来没有女性担当这个职务的先例,韦皋的奏请没有被批准,然而“女校书”的雅号却走红了开来。

诗人王建那首著名的《寄蜀中薛涛校书》诗里就写到: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韦皋不仅让薛涛声名鹊起,也为薛涛带来了人生中一个极大的波折。她曾因事触怒韦皋,被发配到偏远苦寒的松州。薛涛在兵荒马乱之中,含泪写下了《十离诗》。这首诗几经辗转传到韦皋手中,韦皋看了以后大受感动,于是召回了薛涛。

经此磨难,薛涛顿悟人生,她脱去乐籍恢复了自由身,退居浣花溪畔。因为平时要与才子们写诗唱和,当时的纸幅太大不利于写诗,于是薛涛就对当时的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被称为“薛涛笺”。这方小笺成为了当时的“文创爆款”。一时间“锦城纸贵”。薛涛引领并形成了中国千年诗笺文化,影响深远。

薛涛一生坎坷,她是孤独的,也是悲愤的;但薛涛又是幸运的,一直以来,人们对她的追忆从未断绝。

公元832年,薛涛辞世,《华阳县志》与《华阳新志》都有记载:“薛涛墓在城东数里”。据考证,“城东数里”的位置,就在今天的望江楼公园附近。当年大唐宰相、剑南西川节度使段文昌,为薛涛撰写了墓志铭,并手书“西川校书薛洪度之墓”。从此,这里成为人们凭吊、纪念薛涛之地。

到了明代,蜀王朱椿在薛涛墓旁、锦江南岸的玉女津取水,仿制薛涛笺。玉女津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薛涛井。这更是引起了文人墨客对薛涛的幽思怀想。

清代,薛涛井附近又陆续建起了很多与诗人有关的楼台香榭,之后经过历代不断修葺扩建,成为了如今的望江楼公园。这里的每一处遗迹,都在向游人讲述薛涛绝世独立的人生传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