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时评 | 滴酒不沾 老人却“醉驾”身亡 司法鉴定该如何保证准确性!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09月01日 15:01

老人遭遇车祸身亡,被认定成醉驾,复查却发现,酒精非生前摄入。这样的事情对于家属来说,难以接受,而且匪夷所思。

去年8月,广东省雷州市的黄女士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身亡,经鉴定,死者血液酒精浓度超最佳标准数倍。死者儿女当场就表示,母亲已经68岁了,一生从不喝酒,怎么可能醉驾呢。为此他们又找到了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复检,结果显示,黄女士血液中的酒精非生前摄入。 

对此,第一家鉴定机构的刘主任解释说,遗体腐化产生酒精,是科学现象。加上当地殡仪馆保管条件差,导致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驾程度,不足为奇。

由于两份鉴定结果不一致,交警最终没有采用“醉驾”因素进行责任认定。

8月31日,广东省司法厅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对此事件进行回应称:从死者血液中检测出酒精,不能直接下定论酒精就是生前摄入的,血液腐败、胃中食物发酵等多种情况都有可能产生影响。为判断具体情况,应该增加酒精来源检测项目,检测血液中的酒精代谢物。如果血液中检测出酒精,但未能检测出酒精代谢物,那么就可以判断,血液中的酒精非生前摄入。

司法鉴定是交通事故理赔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着事故双方的权益,也能够为事故责任的认定提供证据支持,为受害者争取合理的赔偿。但在该事件中,这个如此重要的鉴定,如果受害者家属没有坚持复检,引向的可能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结论。

如果正如第一家鉴定结构的刘主任所说,遗体腐化、保管不当都可能产生酒精,那为什么他们事先没有把这些“不足为奇”的因素考虑到呢?是因为疏忽大意还是另有原因?

酒精含量直接关系到责任判定,但“尸体不会开口说话”,类似案件中,如何保证相关检测的准确性?广东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在节目中表示,就此类情况,接下来会听取专家意见,共同研判出台相关行业指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