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熊猫,看到了开放!利比里亚媒体团点赞成都行
不看大熊猫,就不算来成都;不去青白江,就不知道成都有多开放。“利比里亚媒体团成都行”活动进入第四天,24名来自西非利比里亚的”熊猫记者“,如愿采访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成都国际铁路港,近距离感受了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世界主题。
扩建后的熊猫基地面积辽阔,绿树成荫,花草繁盛,像一个风景优美的森林公园,目前有140多只体型、年龄各异的大熊猫正惬意地生活在这里。
这些自带”顶流“的大熊猫,有的四顾无人地吃竹子,有的慵懒地睡觉,有的敏捷地爬树,有的顽皮地嬉戏,逗得利比利亚”熊猫记者“们哈哈大笑,他们忙着按快门、拍视频,生怕错过熊猫每一个萌动、可爱的画面。
《新闻报》记者奥马斯卡·A·贾拉说他没有见过活的熊猫,只见过一些熊猫玩具,现在终于见到真的熊猫了,它们很可爱,他特别激动。
贾拉的同事、《新闻报》记者肯尼斯·布雷斯韦尔以前也没见过熊猫,他连说了好多遍”惊喜“,觉得熊猫的习性很有意思,它们那种进食的方式,包括它们生存的环境,还有它们跟彼此的互动,都非常的有趣。他称赞中国有能力去繁育和保护熊猫这个珍稀的物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每日观察家报》记者大卫·安布莱·亚特斯表示,他很高兴成都能为大熊猫提供这么好的一个繁育保护基地,不光是我们人类需要生存,动物也需要生存,需要一个很好的生存条件,中国对环境及动植物的保护,就像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得非常好,值得利比里亚学习。
《女性之声》记者丽莎·滕内·迪娅赛听了讲解员讲到熊猫的繁殖时,感到十分震惊。”它一年当中只有10天是可以繁殖的,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个知识,只有10天,错过这10天他们可能就没有孩子了。“
利比里亚通讯社记者米其林·N·威廉姆斯拍了不少熊猫的视频,特别是对刚出生一个月的熊猫幼崽更是喜欢,她说他们国家没有这样的动物园,她要把这些素材带回去,分享给亲人朋友,并做成报道,在社会上推广。如果她的国人想来中国,她会极力推荐来成都看活生生的熊猫。
告别熊猫基地,利比里亚的“熊猫记者”来到了成都青白江区,他们在有2000年历史的古城——城厢参观。在保存完好的绣川书院、武庙,感受悠久的文化积淀及大气浩然的华夏之魂;在彭大将军专祠纪念馆,了解为推翻帝制、创立共和建立不朽功勋的彭家珍大将军的英勇事迹;在城厢会客馆,参观了近现代青白江及成都富有浓厚川西特色的文物、陈迹。
利比里亚外交部研究分析员达什·康纳说,这些建筑非常古老,到现在还能保存得很好,说明当时建的时候,有很专业的人来建造,这里的文风文化氛围真的很浓。
成都国际铁路港是最能反映成都及四川对外开放程度的窗口,也是利比里亚“熊猫记者”本日访问的最后一站。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数以千计、万计的集装箱繁忙装卸,看到一列列满载“中国造”货物的中欧班列驶向欧洲、蒙俄、日韩、东盟,也看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把各自丰富的商品运向中国。
利比里亚外交部研究分析员达什·康纳表示,利比里亚有很多的港口,像中国一样,但是它的经济规模没有中国那么大,所以港口的发展也不像中国这么好。他很想要将自己所见的、所学习到的东西带回到利比里亚,让利比里亚的港口也建设得更加的完善,更加的发达,希望中国和利比里亚在各方面都加强合作。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越来越开放、包容的成都,一定能在中利全方位合作、促进两国的经贸文化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