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不凡!今夜全城“蓉”光为你们点亮
2000年前,文翁兴学,开创中国最早官学;明清时代,成都书院林立,留下一城书香;抗战烽火中,成都不忘矢志,卓育英才,教育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教育人躬耕不辍,城市教育规模和质量同居全国前列……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成都教育人,和这座城市双向奔赴,紧密相依,风雨兼程,一起穿越时间的河流。城市,成全了他们的芳华岁月;他们,成就了城市的教育之光。
这束生生不息的教育微光,每一位学生记得,这座城市也一直记得。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8日晚,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的“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刻在成长里的光”成都市庆祝第39个教师节主题活动在成都城市音乐厅隆重举行。
活动现场,除了成都教师代表的现场访谈与教育故事分享,全市23个区(市)县教育部门、学校代表、教师代表、退休老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还共同见证了成都教育的不凡荣光:在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成都突破性地一举斩获6个一等奖。与此同时,成都全城多处地标建筑也在当晚同步亮灯,以“蓉”光致敬全市教育工作者的不凡荣光。
三上高原民族地区支教
成都老师守望雪山下的孩子
很多人都问过四川省崇州市蜀城中学教师刘文玉同一个问题:连续三年报名,你如此执着要去高原支教,到底为了什么。
刘文玉的回答从没变过:我是真的不舍得马尔康的那些孩子,舍不得他们亮晶晶的眼睛。如果我的平凡工作能为他们的人生点亮一盏灯,够我幸福一辈子了。
9月8日晚上,这位三上高原支教的成都女教师站上了教师节晚会舞台,分享了她的支教故事。
2021年,刘文玉第一次报名前往马尔康支教。到了马尔康以后,刘文玉发现,孩子们学习基础的薄弱远远超过她的想象。以语文科目为例,像文言文、古诗词这类,有些孩子基本完全听不懂。刘文玉琢磨了一个笨办法,每天用课前五分钟,解决五个文言词语,天天坚持,积少成多,一年下来,孩子们的文言文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一年之后,支教结束,按规定,刘文玉就可以选择回成都了。但她却十分纠结:一方面,马尔康的孩子们语文成绩好不容易有了提高,她很怕自己走了以后,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半途而废;另一方面,丈夫因为心梗在住院,儿子也在备考研究生,成都的家人也都非常需要她。
刘文玉跟丈夫打电话,丈夫说:“我尊重你的决定,而且,家里有我,你就放心好了”。于是,刘文玉又一次报名,继续留在了马尔康。
2023年,刘文玉第三次报名了藏区的支教。她的理由依然没有改变,“实在是放心不下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晚会现场,这些让刘文玉一直牵挂的孩子们,也通过视频为她送来了节日祝福。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也为像刘文玉这样的支教老师们带来了舞蹈《远山不远》——在城市遥望雪山,这是一座城市的诗意;从城市前往高原守望雪山下的孩子,这是一座教育大城的担当。
成都专设教育“时光奖”
见证成都教育人的代代传承与接力
今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成都取得历史性突破:四川省成都第七中学、成都市成华小学校、蒲江县南街幼儿园、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四川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小学六个教育单位一举荣膺6个一等奖。
纪录是如何被刷新的?辉煌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六个奖项给出的答案里,关键词全都指向了时间——这些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飞跃,而是一步一印的旅程。六个获奖项目的持续时间,最长的达到了整整26年,期间甚至经历了几任校(园)长的更替。
为此,成都教育基金会专门设立了一个新的奖项——“时光奖”,以此表达对这份城市教育传承与接力的认可和鼓励,号召更多教育工作者为教育事业发展奋斗努力。
基金会认为,这些成都教育人一直和城市共同生长,和时代同频呼吸,为了城市下一代而努力奔跑,“这份凝聚在时光里的教育传承值得被看见,值得被奖励,因此,基金会首度设立了‘时光奖’,期待未来社会各界能有更多拥有教育情怀的爱心人士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激励更多的成都教育人加入其中。
教育人成全城市的教育荣光
城市为教育人点亮不凡“蓉”光
教育人的一生,都是在三尺讲台和方寸校园中渡过吗?成都老师们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身份从来不仅仅限于“教师”本身。
9月8日,四位成都老师也分享了他们与城市相依相偎的“人与城”的故事。
陈熙是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教研员,但她同时也是锦江区“友邻教师”。像这样的“友邻教师”,在锦江区还有1000多人,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走进社区,为市民家庭提供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的咨询服务数千次,守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底线,更守护城市的教育安全防线。
高慧兰在退休前,是成都市新津区邓双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但她还是四川省民间艺术优秀传承人。2017 年,高慧兰与成都社区大学共同成立剪纸工作室,累计开展剪纸教学活动 6000 余次,让上万社区居民了解并学习了剪纸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于琪是成都市蜀汉外国语实验小学的一名音乐老师,也是成都市十佳志愿者。2017年至今,于琪带动全校780名学生注册成为成都志愿者,参与了包括助老、助残、扶幼等多个类型的公益服务项目,传递城市良善。
还有颜强与朱晋峰,他们本来分别是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和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的体育老师,但是,在成都大运会期间,他们都是执哨赛场的裁判员,总计执哨近百场比赛,包含田径等多个重要赛事项目。
在主题朗诵《城市有我》节目中,这些自带“斜杠”身份的成都老师们,深情地倾诉了他们与这座城市的相互依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成就梦想,城市有我。城市许给了我们一个美好未来,我们愿意守护城市的美好未来。
为了致敬教育人为城市付出的不息微光,9月8日晚,活动现场还举行了2023年第39个教师节启动点亮仪式,伴随现场“3、2、1”的欢呼,东安湖体育公园、金融双塔等城市地标建筑同步亮灯,以此致敬全市教育工作者在强国兴城路上的躬耕不辍。
同时,活动现场也为2023年成都市学科(技能)带头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教坛新秀、成都市师德标兵、成都市优秀支教教师、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标兵、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市属高校优秀辅导员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四川天府新区元音小学的学生代表为优秀教师代表们送上鲜花,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的孩子们也带来了童声合唱《和光同尘》,以此表达成都学子对师恩的感念。
一声老师,一生老师,致敬所有躬耕不辍的成都教育人,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