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从警15年,他是成都公安图侦战线的“鹰眼神探”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10月28日 16:04

快进、回放、定格、检索 ...

在视频图像侦查

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里

面对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分子

他一次又一次

赢得了“暗战”的最后胜利

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的《天网》节目中,大家经常会看到公安机关利用图侦手段侦破案件的报道。根据监控录像筛查、追踪违法犯罪嫌疑人,也同样是不少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最吸引眼球的情节之一,但这样的情节却是今天故事的主角米世伟的工作日常——

米世伟,38岁,中共党员,2008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成为了成都市公安局华阳派出所图侦战线上的一名辅警。15年的从警经历,他甘居幕后,默默做着平凡而又不简单的工作,在数以万计的视频图像中抽丝剥茧,练就了他一双锐利的“鹰眼”,也逐渐成长为华阳派出所“合成作战岗”的技术骨干。

2019年7月,华阳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成立以来,米世伟就经常穿梭在大街小巷勘察监控点位,他不仅能记住辖区数千个监控点位的具体位置,还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五步工作法”(即一收集、二研判、三分析、四筛选、五定结果)。他将智慧公安战法与传统视频追踪深度融合,在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至今,他累计参与案件合成研判2300余件,提供有效研判线索500余条,协助抓获嫌疑人196人,为社区警务队提供防范建议4600余条。 

细致摸排 缜密研判

“百姓看公安,关键看破案。”作为图侦战线上的一名辅警,米世伟把利用图侦手段锁定犯罪嫌疑人从而协助民警侦破案件,当成自己应尽的职责。

2020年9月12日凌晨1时许,派出所辖区一河边公园发生一起盗窃案。通过调取现场监控视频,依稀能在树木遮蔽的画面中隐约看到三个人,但辨识度很低。案发后,米世伟和同事们通宵对犯罪嫌疑人作案过程的监控反复回放和梳理,并延伸对案发前后嫌疑人行动的追踪,从中寻找着蛛丝马迹。撑着通红的双眼,米世伟和同事们在千万帧图像中寻找着嫌疑人的踪影,熬夜的疲惫感向米世伟袭来,但势必揪出嫌疑人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功夫不负有心人。5小时后,在距离案发现场3公里的一处光线条件较好的监控中,米世伟发现了3名疑似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回放、截图、比对……在他一番熟练操作下,2名嫌疑人的身份浮出水面。

凭借多年经验,米世伟认为嫌疑人极有可能还在辖区寻找销赃地点,他将自己的推测上报给派出所领导,建议通过天网监控对嫌疑人进行追踪。当天下午16点30分,米世伟成功发现了2名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并迅速锁定了行径路线,协助民警成功将其抓获,第3名嫌疑人也在次日凌晨抓获。 

勤学苦练真本领 锲而不舍终破案

“如果没有结果,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调取和反复查看案件视频图像是侦查工作的基础,为寻找犯罪嫌疑人一闪而过的踪迹,米世伟时常在模糊不清或边边角角的视频影像中紧盯目标双眼如炬,他像狙击手一样,生怕错过一帧一秒。2022年初,辖区相继发生了几起网吧手机被盗案件,群众受损金额达万余元。米世伟从第一起案件发案后便开始跟进,大量的视频查阅令人异常疲惫,但每一帧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线索,他强打精神,克服重重阻力,凭着一股韧劲儿坚持了下来。但狡猾的嫌疑人来去路线飘忽不定,这种“嫌疑人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的挫败感一直困扰着米世伟。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与同事们一起调取查阅海量视频,用冷静缜密的思维对多起案件进行梳理研判、串并分析,终于确定了系列案件均为同一嫌疑人所为。

2022年2月16日凌晨4时许,某网吧再次发生一起手机盗窃案,米世伟成功截取到一张嫌疑人的清晰画面,并据此成功突出了嫌疑人游某的身份信息、体貌特征和活动轨迹。根据线索,华阳派出所成功抓获嫌疑人游某,破获系列网吧手机被盗案。

急群众所急 想群众所想

尽管在协助民警侦破大案要案中成绩耀眼,但米世伟的日常工作更多的还是处理困扰群众生活的民生小案,通过调阅、审看视频监控图像,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2021年12月15日中午,辖区群众刘女士和丈夫急匆匆来到华阳派出所报警,称患有智力障碍的11岁儿子在自家店铺门口走失,寻求警方帮助。情况十分紧急,米世伟在了解走失小孩的体貌特征后,立即调看视频系统,很快便发现孩子身影。通过视频追踪,看到孩子最后出现的画面在华阳缤纷广场,米世伟请同事继续进行追踪,自己则立即驾车前往广场附近寻找。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让同样作为一名父亲的米世伟感同身受、心急如焚。半个多小时车寻无果后,他下车在华阳大市场沿线一路徒步寻问走访,终于在一处十字路口找到了走失的孩子。

面对群众的由衷感激,米世伟只是羞涩地回谢,他说: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换了谁,都一样。

因业务能力优秀、工作成绩突出,米世伟在2021年度被评为天府新区分局“优秀辅警”;荣获分局辅警四等奖两次、五等奖一次。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