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无论真假 “哄抢”恶行都不可纵
河南南阳高粱被“抢收”的事情前两天闹得沸沸扬扬,当时有一名网友发布视频称,收割机收割高粱时,有很多周边村民在一旁捡拾高粱穗。视频显示,一些人手持器具从收割机后面捡拾高粱,收割方还与捡拾的村民发生争执。不过11月4日,视频中提到的赵集镇政府向记者表示,经当地核实,赵集镇内农户较少种植高粱,且镇内的高粱早在20多天前就已全部收割,视频中的画面与赵集镇无关。记者随后发现,发布视频的网友已将该视频删除。
这样的通报由此产生了两种可能,一是整个事情都是虚构的,是某些为博眼球赚流量的人编造摆拍的,对于这样的情况,那一定要揪出幕后策划者,不能让谣言挑动大众的情绪。另一种可能就是,事情确实发生了,但是,是在其他地方发生的。那就需要当地政府,迅速介入和处理此事,别让种植户蒙受损失。
这段时间,类似的“哄抢”事件时有发生,明明已经涉嫌违法犯罪,却往往被说成是“无知”或者“习俗”,之后淡化处理。而类似行为之所以不能杜绝,可能就是因为事后追责时被高高举起,然后又轻轻放下。老话说,不以恶小而为之,面对田间地头的“哄抢”行为时,更需要执法部门做到的是“不以恶小而纵之”,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道德品质问题。追责不到位,违法不能究,后果就是,再做这样的事,人们根本没有后顾之忧。有人带头,众人跟上,“破窗效应”也就此形成了。
只有对哄抢、偷盗者的法律责任一追到底,提升违法成本,才能震慑当事人并警示潜在效仿者,消除他们“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农户们的利益,不让他们辛苦劳作一整年,结果损失在了这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