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编剧王昱:成都适合讲述《故乡,别来无恙》里的年轻人故事
近日,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都市剧《故乡,别来无恙》开播,其写实、温暖、治愈的风格立即引发无数网友共鸣,超高的人气也让该剧取得了微博热搜55个、抖音主话题播放量4.5亿、知乎9.5高分的成绩。
11月6日,看度新闻记者对《故乡,别来无恙》的编剧之一王昱进行了专访,她从主创的角度讲述了这部热播剧背后的故事。
拒绝躺平
在温暖中寻找人生新方向
近年来,“躺平”的话题在年轻人中间备受关注,在《故乡,别来无恙》剧本创作之初,主创团队就感受到了这股风潮。“我们关注到了这个话题,但并不想过度去强调它。我们只是想让大家回到故乡熟悉的环境,在家人、朋友的温暖怀抱中找寻自己人生的新方向”,王昱说。
正如她所说,剧中张沛、吴芸、苟丹丹、董家希四位女主角,在告别“北漂”、“沪漂”回到家乡后,迎接她们的不是躺平,依旧需要面对生活中的困局、痛苦和成长,来自事业上的种种压力、内卷与挫折,以及人生旅途上未知的一切,并最终在温暖中找到新的价值。
在拍摄地的选择上,主创团队希望这座城市没有北京、上海的过度繁华,但也不会有那种很强烈的返乡标签,而这个定位成都就很适合,再加上成都是年轻人的乐园,就更适合这个关于年轻人的故事。
切身体验
在成都写出青春的活力
王昱是江苏人,本人也非常喜欢成都,在上大学时就曾一个人到成都租民宿,深度生活过半个月。为写好剧本,她除了来成都体验生活,还与成都的朋友交谈,搜集了大量资料。在她眼中,成都是一座活力、有趣,非常适合年轻人的城市。
剧中,有大量的年轻人汇聚成都。除了四位女主角,张沛的领导说,“成都是异军突起的新一线城市,很重要”,所以派张沛到成都打造一支年轻人的队伍;吴芸所在的街道办也有来自东北、山东等天南地北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积极向上,阳光活力,把成都青年的精神面貌很好体现了出来。
同时作为一个刚毕业五六年的年轻人,王昱在创作这部年轻人题材作品时更加得心应手。在《故乡,别来无恙》剧本创作中,她融入了大量个人亲身体验。比如亲人生病是继续在大城市生活还是回老家,父母为什么不经允许就擅自进入孩子房间。“我们这一代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这些都是在家庭关系中会遇到的问题,会产生很多焦虑和迷茫。”
规避悬浮
在剧中融入大量生活细节
为规避一些都市剧“悬浮”的问题,王昱还在剧中融入了很多细节以增加说服力,比如吴芸从老家出发时行李箱被父母塞满了生活物资,甚至还有自家养的鸡;张沛的妈妈在她在上厕所时会随意进出,并不在意隐私,“应该很多观众都有类似的经历,这些是在生活中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
从目前已播出的剧集来看,事实也是如此,剧情中没有那么多的夸张和虚幻,而是以一种平实的方式、细节的描述展现现代年轻人在面对生活时种种问题的真实状态。通过大量细节的累积,剧中人物所经历的挫折、困惑与成长,就更会让观众朋友们感到亲切与共鸣。
现在王昱和很多“追剧人”一样,每周都守着播出平台等更新。她表示,成都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未来有机会她将继续创作成都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