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看度深观察|天府文化的沃土上,文艺之花为人民绽放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11月10日 07:56

新时代以来,文艺事业与科学技术、互联网媒体的深度融合,为优化文艺事业的发展格局和传播方式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文艺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例如文艺作品的数量虽然不断增加,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文艺作品仍然不多;文艺产出能力虽不断增强但创新能力仍有不足,当下文艺作品存在着千篇一律、快餐式消费等问题。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11月7日至9日,“我心中的人民”——经典人物形象系列活动在成都举行。为期三天的活动涵盖了“电视人对话成都活动”“演工委工作学习会”“电视文艺工作者下基层活动”“郫都印象产业项目推介交流会”以及“2023经典人物形象荣誉盛典”,完整地展现了此次系列活动的人民文艺观。

主题传达人民性

共同回答“文艺为什么人”

文艺创作方法虽有千百种,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

“我心中的人民”这一主题设置是整个活动的精神集结,也是最核心的情感表达。围绕这样的主题,于8日开展的“电视人对话成都活动”汇集了北京、成都两地一线主创人员、影视制作机构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具有人民性、时代性的文艺作品。

f82105e075104e1b939046a63f4f8003.png

在演讲环节,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导演刘江以自己创作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咱们结婚吧》《老酒馆》《温暖的甜蜜的》举例称,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从真实的历史中来,从扎实的生活中来,从朴实的人民中来,“我更加强烈意识到只有贴近人民生活的故事,才能真正打动观众,引发共鸣。”在刘江看来,近20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其中有太多精彩绝伦、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都是播撒在中国文化沃土里的一一粒粒种子,有待文艺工作者全心全力耕耘。

来到沙龙环节,众多业内大咖就“电视作品创作与产业发展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一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电视行业多样化演变、电视作品创造的创新突破等主题,分享了自身从业经历感受。知名导演江平提到,大家都在讨论好作品,在他看来,好作品的重要评判标准,一定是老百姓喜欢的,比如人们熟悉的《山海情》《媳妇的美好时代》《士兵突击》等等,一定是演出了老百姓熟悉的、期盼的或者所想表达的内容,这些作品一定是从生活中来的,向人民汲取营养的。

活动展现人民性

艺术工作者体验“乡土”味道

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安身立命之本。关于文艺创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人民最真实的生活在哪里?响应“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时代号召,8日,穿过宽阔笔直柏油公路与一栋栋整齐排列的乡村别墅,陈宝国、倪萍、侯勇、张凯丽等电视艺术工作者组成了一支文艺志愿服务队伍,抵达了郫都区战旗村。他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道路,感受了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和美丽乡村的崭新风貌,也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送到基层。

d00b2c38066c4f09b4da959cd3364d63.png

郫县豆瓣被称为“川菜之魂”,生产一缸品质优良的豆瓣酱要秉持恒久和坚毅的工匠精神,坚持数月的“翻、晒、露”。在“乡村十八坊”的豆瓣坊中,倪萍、张凯丽、王丽云等艺术工作者们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沉浸式”体验了制作郫县豆瓣这一传统工艺,“品”到各种传统的“乡土”味道。“捣起来挺费劲,但我们年轻时候都是干过活的。”半晌,倪萍已能十分熟练地翻动缸中的豆瓣酱,“好香啊!我们家做鱼都用这个”她一边体验一边称赞道。

fa1b9bb0cf354be8b7219a6497b488db.png

通过实地走访体验,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艺术应当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参访结束后,文艺志愿服务队伍会同“战旗文艺团”开展艺术交流与现场指导帮扶活动。大家与当地百姓、村民或职工等进行联欢和实地采风,对辖区文艺组织、艺术团进行培训辅导。演员陈宝国说,这次参加采风的演员、艺术家们,有的演过伟人、领袖,有的演过烈士、劳动模范、知识精英。老一辈革命家和这些英烈、模范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今天,人们过上好日子,甚至更好的日子,“我们的演员、艺术家有个共同的愿景,努力努力再努力,希望塑造更多传得开、留得下来的人物形象,回报人民。”

59884e26df3743f4a8bf5317aa31ecf8.png

e66869b4331541999ed92f8689901733.png

内容根植人民性

经典人物形象重现

作为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方式,电视剧不仅创造出一个个文化潮流,同时也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从《渴望》,到《北京人在纽约》,再到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以及眼下的《故乡,别来无恙》,每一部热剧仿佛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其中不少成功地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在于这些作品中的经典文艺形象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跨越时空传递着精神力量。9日晚,“经典人物形象”荣誉盛典晚会融合了音乐、舞蹈、影视片段、戏剧演绎等多种文艺手段,在声光电特效、数控、虚拟等新技术的加持下,现场演绎出新中国各个时期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1437ccea70a14ce7b7b3e87c8a514db6.png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中国的诞生等革命历史题材,一直是文艺创作的重点,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舞台剧,都出现了不少精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典人物形象揭晓环节,舞剧《努力餐》精彩片段上演,该剧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勾勒出共产党员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

新中国建设初期,有艰辛,有曲折,不变的是中华儿女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心。荧屏上一个个精彩画面和众人争相模仿的经典角色,亦是新中国建设初期最好的记录。在“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典人物形象揭晓环节,张凯丽演唱《渴望》,带我们重温了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时代下,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人性的复杂挣扎。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迎来了改革放开,中国电视剧也随之发展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典人物形象揭晓环节,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的邓小平、电视剧《搭错车》中的佟林、电视剧《浪漫的事》中的宋雪等经典人物勾起了不少观众的记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典人物形象揭晓环节,《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狂飙》中的李响等令观众印象深刻的荧屏形象也受到了表彰。

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文艺形象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文艺作品才能留得下、传得开。新征程、新起点,广大文艺工作者仍然重任在肩。既要对经典人物形象进行当代表达,更要紧跟时代塑造更多经典文艺形象。

艺术扎根人民生活

用文艺声音讲好“成都故事”

千百年来,成都在传承着灿烂辉煌、弦歌不辍的中华文明中,又孕育出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扎根于人民生活,孕育于天府文化,“成都造”的文艺作品不断焕发新的生机。近期,在成都全程拍摄的电视剧《故乡,别来无恙》开播收获好评,频上热搜。剧集中一开篇展现的成都,既有太古里、IFS、双子塔的洋气,也有街头小巷的市井和闲适,整座城市的温暖与烟火气让不少人想到成都走一走,感受天府之国的万千气象。

008vti9fly1hjnhcem706j31xg1achdt.jpg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在成都开机的各类影视剧超百部。从现象级动漫大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到热播的最高检推优电视剧《公诉》,以及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项目《了不起的我们》……位于此次活动的举办地郫都区的成都影视城就诞生过不少题材各异的影视精品。

佳作渐增、剧组扎堆、产业活跃……在成都繁荣向上的影视发展新图景上,“我心中的人民”——经典人物形象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其增色添彩。8日晚,在“郫都印象”产业项目推介交流会上,全国电视行业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出品方聚焦成都地域文化、郫都影视产业优抚政策,共同探索了电视艺术发展新路径、新动能,为电视创作者提供交流平台,为优质影视剧项目拓展合作机会,促进电视精品创作。

image.png

近年来,成都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化城,汇聚澎湃的文化力量,塑造城市时代精神,让城市闪耀人文光辉,也让一种理想的文化生活正浸润其中。目前,成都各类市场化的音乐节会年均举办超2000场次、博物馆(186家)和实体书店(3678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国家级旅游品牌数量26个,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看展览、听音乐、看演出、观赛事、逛书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生活的日常。在成都以文兴业的“事业心”下,未来,“我心中的人民”——经典人物形象系列活动将打造为全国性平台,进一步促进中国电视文艺繁荣,为群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氛围与更多元的文化生活。

结语

新时代的文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讴歌时代、赞美生活,在“我心中的人民”—“经典人物形象”系列活动中,众多文艺工作者共同为人民画像、为时代画像。活动已经圆满落幕,但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在汲取深厚的人民智慧中坚定创作之本,在扎根广袤的生活沃土中固守创作之道,在投身火热的时代大潮中拓宽创作之路,在传承悠远的中华文脉中锻造创作之魂,在融入灿烂的人类文明中凝聚创作之力。他们不断铸造文艺精品、攀登文艺高峰,定能让新时代的文艺迈入壮丽多姿的新境界。

image.png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