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澎湃成都|60.87、484.8、1356.7…一组数据看成都消费实力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11月17日 13:59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今年以来,成都假日经济不断升温,餐饮消费加速回暖,休闲旅游稳步复苏,人们感受到消费恢复的强劲动能。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8.2亿元,同比增长10.7%;汽车销售和餐饮表现亮眼,收入分别增长15.7%、25.3%。那么具体来看,今年以来,成都都有哪些场景备受人们亲睐,哪些消费数据蕴藏经济活力?一起来看。

票房收入超35亿

成都演出市场“一票难求”

要说今年成都最火爆的市场,演出绝对算得上是其中之一。

从上半年的华晨宇、李荣浩、毛不易,到下半年的张学友、五月天、蔡依林、张韶涵、薛之谦接连不断的万人演唱会持续点燃成都人的观演热情。不止是演唱会,今年音乐节、脱口秀、话剧、音乐剧等各种类型的演出更是在成都轮番上演。演出虽多,依然不能满足火爆的市场需求,许多热门场次一开票就“售罄”“秒没”,“陪伴式抢票”“分母式抢票”成为歌迷们遗憾的自嘲。

数据统计,截至10月底,四川共计审批引进营业性演出2万余场次,其中大型演出活动超过1500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9倍,观演人次超200余万,演出场次、观众和票房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其中成都作为“商演之城”更是在演唱会经济中分得大蛋糕。

张学友成都演唱会现场

截至10月中旬,成都市公布的演出票房收入已超过35亿,其中张学友9场演唱会共获得2.2亿元的票房收入,在打破成都音乐会最高收入纪录的同时,拉动交通、食宿、旅游等综合收入初步测算约4.3亿元。

值得期待的是,在今年仅剩2个月不到的时间里,陈奕迅、张艺兴、蔡琴、李健、梁静茹等大咖的演唱会正在路上,成都各大演出场馆档期已排到2024年5月。

50余万人到场观赛

成都“金牌球市”火爆凤凰山

除了演唱会,今年去凤凰山看球,也成为成都人最时尚的生活方式,谁要是有一张成都蓉城的票,那更是相当值得炫耀的一件事。

5541306e02c24314aae4d1310c3940a6.png

回顾今年成都蓉城队主场比赛15场比赛,总到场人数为524902人,每场近4万人的山呼海啸和赛后的万人大合唱,让成都球市持续火爆。

如果要算经济账,仅从票务方面来看,成都蓉城2023赛季中超主场票价分为套票和散票。套票最高3360元,最低1200元,当时总共推出了1.2万张套票。散票票价分别为280元、180元、150元、120元和100元。如果,套票和散票都按150元单价计算的话,4万名观众可以产生约600万元的单场门票收入,一个赛季15场主场比赛,收入可以在9000万元左右。

卖车3.5万台 成交额60.87亿元

成都车展引领汽车消费新浪潮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亿辆,从目前的汽车保有量城市排名来看,成都以639.5万辆,超过北京(638.4万辆)成为了全国第一。

1.jpg

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蕴藏了成都的消费活力。5月20日-7月20日,2023年“蜀里安逸·车游四方”成都汽车消费奖励活动开启,资金规模1亿元。8月,成都又出台汽车置换奖补政策,对将传统能源汽车更换为新能源汽车的,最高奖励8000元/辆。而在今年成都国际车展期间,“成都国际车展”的话题关注度超22亿次,观展人次达90.2万,共产生订单35028台、成交金额60.87亿元。。

以消费券撬动汽车消费的增长,对于促进整体消费有着重中之重的作用。汽车等大宗消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特点,对于稳就业和稳增长也至关重要。成都及时在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上出台支持政策,为“稳定大宗消费”拿出了真金白银,稳住了市场预期,推动了居民“敢消费”。

成都车市成绩单,也构成市场风向标。今年1-7月,我国汽车产销量达1565万辆和156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7.9%,产销量实现同比稳步提升。虽然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因素,但市场调整之中的亮点,让人看到了“金九银十”汽车消费进一步反弹和放量的希望。

餐饮收入1356.7亿元 同比增长25.3%

夜经济规模增长12% 在全国名列前茅

每当夜幕降临,成都大街小巷都人头攒动,一家家街边店内,坐满了吃吃笑笑的人们。今年以来,随着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推动餐饮市场繁荣活跃,街头巷尾也重燃“烟火气”。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8.2亿元,同比增长10.7%,比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1356.7亿元,同比增长25.3%。

976cfe45ae3c4a5cbfbedbb246f6505b.png

在成都,与朋友、同事下班后去吃一顿,已是打开夜生活的经典方式。

四川夜经济研究显示,截至今年9月,四川省夜经济规模同比增长12%,在全国名列前茅,一超多强、各具特色的格局已经形成。同比去年暑期,锦里商圈销售额上涨191%,宽窄巷子商圈上涨159%。春熙路大慈寺商圈、太古里商圈、万象城商圈等处的夜经济消费也呈现明显上涨趋势。

如今成都的夜间经济已经从餐饮、K歌、逛商圈等传统的“吃喝玩乐”走向更多元的消费业态——与街区融合共生、充分释放烟火气,也更为潮流与艺术化。越来越多的时尚商业空间、赛事演出也将成都夜生活进一步升级。

网络零售额实现484.8亿元

“双11”体现成都消费活力

“双11”后的几天,各大电商平台陆续披露的“战报”再次见证了消费的澎湃动力。

四川省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成都网络零售额实现484.8亿元,同比增长10.01%,其中实物型网络零售额实现396.08亿元,同比增长6.47%。从行业来看,食品保健、3C数码、服装鞋包网络零售额排名前三;从行业消费趋势看,正值换季时节,美妆养护、服饰焕新、养生保健需求集中释放。“双11”期间,成都美容护理、服装鞋包、食品保健网络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07%、8.23%、8.31%。

d8336300-cad7-46a2-89ad-4a295e0e9760.png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双11”期间,电商平台借力大促加码“供给升级”,生活服务业态进一步向精细化和便捷化延伸,成都服务型网络零售额实现88.72亿元,同比增长29.15%,服务消费成为重要的“新供给”增量。例如,电商平台优惠向休闲娱乐、出行旅游等场景拓展和延伸,带动成都休闲娱乐网络零售额实现7.55亿元,同比增长55.53%,“提前购”进一步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元旦、春节出行预先火热,各大旅行社、电商平台纷纷借势丰富供给,推出酒店通兑、景点套票等优惠商品,成都在线旅游网络零售额实现23.95亿元,同比增长50.81%。

“五一”“国庆”人气热度超标

成都假日消费“井喷式”增长

盘点成都的文旅市场,“售罄”“约满”“限流”一定是假日最热的关键词。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成都文旅消费“井喷式”增长,客流量为五年来最高。据综合测算,“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939.4万人次,同比增长42.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23.1%(增长率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150.6亿元,同比增长81.9%,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2%(增长率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其中,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754.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15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5.1%、156.6%,按可比口径,分别较2019年增长7.7%、12.8%。

1.李晋南(13608096558)-云雾、自然风光、风景、-西岭雪山(8).jpg

西岭雪山风景

随着成都大运会顺利举办,“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成为全国旅游市场热词。今年中秋国庆期间,都江堰青城山、安仁古镇、大熊猫基地、宽窄巷子等“网红”人气爆棚,其中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青城后山景区更是接待游客59.96万人次,同比增333.62%。同时,成都多个景区采取预约和限流措施,酒店住宿订单量大幅攀升,全市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旅游饭店、民宿服务分别同比增长398.3%、42.2%、41.6%。

数据显示,中秋国庆期间期间,成都共接待游客258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7.8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分别增长12.2%、6.8%。从携程、去哪儿、飞猪等主要OTA(在线旅游)平台的统计来看,成都假期热度均位列前三。

在第四季度最后一个多月,成都正继续通过供需双向发力推动消费升级,激发文体旅等消费新活力,带动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持续回暖。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市场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消费引擎必将更加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