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在校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成都这项《指标》发布
11月18日,成都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主题宣传活动暨“蓉城幸福家·儿童友好义集”公园城市主题活动举行,现场发布《成都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 (以下简称《指标》)。
《指标》共涉及10个类别、93项任务、223项具体指标,旨在实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的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
在公共服务友好领域
●《指标》明确各区(市)县至少设置1家新生儿救治中心,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同时推进全市在校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实现区(市)县全覆盖。
●县级以上文化馆、图书馆及面积超过2000平米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儿童友好等候、游戏空空间基本全覆盖,新建或改建体育公园不少于5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6平方米。
在权利保障友好领域
●动态调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
●机构养育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2000元,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1400元。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覆盖0-15 岁,康复救助标准达到每人每月3500元。
在成长空间友好领域
●各区(市)县至少建成一个儿童友好示范医院,合理增设儿童游戏场所建设,每个社区拥有儿童游戏场面积宜大于等于500平方米。
●结合道路等客观条件,学校主要出入口周边合理设置有轨道车站或公交车站。
●各区(市)县建设儿童友好街道不少于一条,实现城乡社区儿童之家覆盖率100%。
●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托育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
在发展环境友好领域
●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加强对网络环境的部门监管,打击拐卖儿童的犯罪行为并构建未成年人犯罪分级干预机制,并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
在文化体验友好领域
●丰富儿童文化产品,开展儿童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儿童文化交流。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次活动以“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童创幸福 共建共享”、“社会参与 友好实践”、“以文化人 共创未来”三个篇章,聚焦“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文化体验友好”六大友好,以成果汇报、案例展示、现场访谈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成都市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下一步,成都将进一步完善儿童政策体系,优化儿童公共服务,加强儿童权利保障,拓展儿童成长空间,改善儿童发展环境,全面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为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全面提升广大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