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学渣”父亲发言走红 说明成绩不是优秀唯一标尺
“我的儿子是学渣,但是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国之栋梁。”这是山东青岛一位父亲近日参加家长会时所作的发言。
说实话,有这样的父亲,我相信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这句话还不是私下说的,而是在家长会上,当着老师和全体家长的面说的,
他先是大方承认自己的儿子是“学渣”,用他的话来说,孩子“学习成绩特别差,严重拖了班级后腿,要给大家道歉”,接着话锋一转,他说,尽管如此,他依然相信孩子完全有可能成为国之栋梁。
原因有两个,一是孩子的心理素质特别好,成绩不好依然吃得好睡得好,这样的心态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后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第二,孩子就读的学校管理科学规范,班上的老师和同学也给予了理解、宽容和帮助。
你看这些话说得,情商不低啊。难怪对于这样不同寻常的发言,台下家长都报以了笑声和掌声。不过网友对这位爸爸的言论却有些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学渣”爸爸情商高、格局大,对这种尊重欣赏孩子的教育理念十分认同;也有网友觉得,在教育如此“内卷”的当下,“学渣”爸爸只是一种例外,欣赏是欣赏,换做是自己孩子,恐怕心态怎么也好不起来。
这一争论指向的问题其实是:该不该用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评判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其实,这个问题孔子回答过。孔子说,人最大的智慧是“权”。这个权不是权利的权,而是变通,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陷入教条主义。
孩子擅长学习、成绩好,能够一路过关斩将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那父母就做好后勤保障,好好支持孩子。但如果认定只有读书这条路才能走通,不承认孩子资质不够,那就是教条主义,缺少“权”的智慧。
其实,我很赞同这位学渣爸爸的话,当一个人进入社会,面对工作、生活中诸多复杂问题时,心态好可能比曾经的“学习好”要有用得多。把成绩当做唯一,孤注一掷反而可能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