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成都!“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
11月25日,“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大学召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40余所高校100余位学者参会。
主题报告环节,教育部“2011”计划·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曹顺庆教授以《重塑文明观,建构中国话语》为题,说明了中国学术当代失语最根本的是文明问题,提出当前应当从重塑文明观入手,反思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路径,通过文明互鉴,建构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学术话语。欧洲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西蒙·埃斯托克(Simon Estok)在《气候变化时代的跨国别文学研究》报告中,以流行文化和具体事件案例分析为基础,强调了东西方交流的必要性,指出西方需要更多地倾听东方。香港中文大学黄维樑教授的报告《中英文学和文明互鉴——以“对句”和couplet为比较的焦点》,呈现了两个概念的表层相似和深层差异,揭示了不同的文明逻辑及影响。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唐代诗人》为题,指出儒释道构成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四川大学张法教授的报告《在中国之文与西方文学的互鉴中展望当代文学的演进》,认为新型的文学之文或文之文学产生新境界。四川大学王兆鹏教授在《数智时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向》报告中,以自己在文学研究数据化、可视化方面的经验为例,展示了数智时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向,提出以问题为中心突破学科边界,激发新思维,产出新成果……
随后,本次学术研讨会分论坛围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巴蜀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展开研讨,分别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构、文明互鉴与重写文学史、巴蜀文学与海外传播、文学研究巴蜀学派建立、中国文学中的巴蜀经验、“蜀学”源流与现代振兴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文艺研究、交叉学科与新文科建设等方向展开。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华大学、延边大学、岭南师范学院、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成都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