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走进“品锦江”读书会 邂逅叶嘉莹的锦江诗意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11月26日 19:25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从古至今,锦江的诗意延绵不绝,从李杜名篇,到千年唱酬,濯锦之江,源远流长,众多文人墨客留下朗朗诗行,写下天府文化的灿烂华章。11月25日,“品锦江”系列读书会之《叶嘉莹的锦江诗意》在方所书店(成都店)举行。

220ec7849e8342f2a4f493d57fa13f37.png

叶嘉莹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古典诗词学者、教育家。当天,近百名文学爱好者们相聚一堂,共同寻觅文人墨客笔下婀娜多姿的锦江,分享叶先生的锦江诗意。

叶嘉莹与成都、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活动在杜甫的五言古诗《成都府》中拉开序幕。盐道街小学的学生们用整齐的吟诵带大家穿越时间与空间,遥想杜甫老先生千百年前吟哦的模样。锦江悠悠,锦水千年,自杜甫开启了锦江的诗意之旅后,锦江便与历代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176ff18d9c6445bf8eabf96001cd333e.png

成都味,龙门阵,竹椅盖碗茶。在分享会上,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李锡龙,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掬水月在手》联合制片人张静,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原馆长、《杜甫研究学刊》副主编周维扬,《掬水月在手》联合制片人、《征行有诗》总策划及总制片人徐薇,以及成都杜甫草堂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诗歌与城市”“诗歌与个体生命的文脉传承”两个主题,从叶嘉莹所向往的杜甫笔下的锦江春天讲起,到叶嘉莹用诗词和锦江结下的不解之缘,多维度呈现杜甫及叶嘉莹笔下的锦江生活美学,多角度展现文化传承的力量以及诗歌在成都锦江散发的独特魅力。

e4aecc77d20c4d6e98c3cbea990c506d.png

“叶先生定居南开以后,在南开,以及全国各地,为传承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做出了不懈努力。”李锡龙分享,叶先生讲诗的方法十分独特,曾有学者归因于“心发感动”。 “她经常将西方的理论资源和中国的传统国学进行互动,也就是说,无论东西,大家在心灵上都有共同之处。”在他看来,叶先生讲诗有很多人达不到的能力——无论听众来自哪里,叶先生都能适时调动台下观众的生命资源,让他们把自己生平各异的想法灌注到千百年前的诗篇中,由此完成传统文化超越时间空间的能力,发现自己的生命之美。

现场还播放了叶嘉莹先生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片段。主持人周东以杜甫和叶嘉莹的诗词为切入点,讲述了叶嘉莹先生的成长经历、生平事迹以及与杜诗的“渊源”,让大家深入了解诗词有关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家国情怀。周东说,叶嘉莹先生对杜老的心之神往,在诗中淋漓尽致。而那句“一生最耽工部句,今朝真到锦江边”的诗句,则饱含了叶先生的情绪,读之每每令人动容。

张静讲述了自己所了解的叶先生在成都与文史大家缪钺的交往故事。周维扬分享了一些叶先生支持“杜甫草堂”的小事。徐薇则通过叶嘉莹先生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拍摄,产生了一种新的生命体验。

锦江诗意绵长

现场的互动环节中,一名诗词爱好者分享自己从网络上看到此次活动的消息,专门从德阳来到现场。“我在学习诗歌吟诵,过程中看了很多叶先生的视频,非常感动。”她现场吟唱了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db084c484aa14c54a08c52218251aec3.png

一名南开大学2013级的学生现场回忆起校园生活,认为是诗歌的滋养伴随她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叶先生诗歌的感发力量,让我铭记于心,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带着诗歌的力量走下去。”

“杜甫及成都诗,是叶嘉莹先生钟爱的。她向往杜甫笔下锦江的春天,她吟哦杜甫的家国情怀。正值叶嘉莹先生百年华诞,我们相聚在锦江区分享她的锦江诗意,秉承其诗教传承精神,以诗词讲述现代成都人生命中的故事,启发青年一代对诗词艺术的热情和对成都城市文化的热爱。”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杜甫在四川,四川是锦城、锦官城。四川有一条江叫锦江,说锦江的水只要你把锦缎在里边一洗,它的颜色就越加鲜丽了。”

活动最后,现场百余名观众共同祝贺叶嘉莹先生生日快乐,活动在集体诵读杜甫《春夜喜雨》的诗歌声中圆满结束。

002943b8f92e42aebc39af091f16f117.png

千百年来,历代诗人所吟咏的锦江,呈现出不同的景色与情思。李白说它“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杜甫说它“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陆游说它“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到底这是个什么样的好地方,让古往今来的诗人青睐有加?大概是因为沿江岸飘散的茶香和潺潺的水声,是诗人们的灵感来源;隔岸对望的成都市井生活,是诗人的惺惺相惜。这里不仅留住了这些文人,也留下了对锦江的传世篇章。

据介绍,截至目前“品锦江系列读书会”已举办了12场,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用行走和诵读传递对城市的敬仰和热爱,通过聚焦成都城市文化,从锦江的街巷、人物、故事等作为切口,以诵读、分享、演绎等方式,呈现给读者、观众文化传承的力量,为锦江注入更多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