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清北人大三家争抢 这位阿姨什么来头?
清北人大三家学子最近吵得快打起来了,不是什么学术问题,而是为了争抢一位鹅腿阿姨。这位阿姨原本在人大、北大附近卖鹅腿,近期却去清华摆摊了,引得一众老顾客呼天抢地,最后鹅腿阿姨不得不每个学校轮流去几天。据说这位阿姨在几所高校内都有群,同学们先在群里订购,晚上再到学校门口取货,不过鹅腿数量有限,一个群只能订购20个,于是线下一片人山人海,线上一阵唇枪舌剑。
本来啊,这架吵得热闹有余,火力不足,主打一个争抢的氛围,其目的是为了凸显鹅腿阿姨的江湖地位,但随着阿姨走红出圈,事情略微有些变味了。看热闹的来了,打卡蹭流量的也来了,现在的情况是,阿姨只要戴着粉红色的头盔一出现,就迅速被淹没在乌泱泱的人群中,阿姨分发完鹅腿后,必须层层“突围”才能离开。对此她也很无奈,表示自己不希望走红,更不想当网红,只想和以前一样简简单单地给学生们做他们喜欢吃的东西。
对于这样的情景,咱们好像并不陌生,前有大衣哥“朱之文”,后有山东“拉面哥”,武汉“糖水爷爷”。本来啊,普通人的闪光点被打捞,被放在公众视野中传播,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随着“网红经济”的发展,围绕着他们谋取利益也成了一门成本低廉的生意:拿个手机,拍拍视频,做做直播,许多人就如蝗虫般成群结队围在他们身边,像收割庄稼一样收割流量,直到榨干对方最后一点价值,又擦擦嘴,结伴寻找下一个目标。如果当事人愿意配合,一起做些合情合法的赚钱事儿,也还罢了。可人家鹅腿阿姨说得很清楚,她不想当网红,只想简简单单给学生们做他们喜欢吃的东西。既然如此,这么天天围着人家,干扰人家正常生活,是不是就有点太挣钱不要脸了。
其实啊,鹅腿阿姨之所以走红,不仅仅是她代表了城市中那一抹温暖的烟火气,更在于她靠踏实和信誉为自己赢来的那份口碑。所谓的流量流量,能流来,就迟早会流走,真正能“留”得下来的,还是自己的手艺和口碑,踏踏实实赢来的口碑远远好过昙花一现的什么阿姨什么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