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腿阿姨”是谁?清华、北大、人大学子都在抢…
最近几天,“鹅腿阿姨”火出了圈。
在社交媒体上,“清华北大鹅腿阿姨之争”词条甚至登上微博热搜。热搜词条里,来自全国各地高考状元们的调侃,引得许多网友关注,“清北人三大高校吵起来了!我以为他们在搞学术,结果是在抢鹅腿?”
让清华、北大、人大三所高校争抢,“鹅腿阿姨”究竟是谁?烤鹅腿到底有多好吃?场面真的那么火爆吗?
“鹅腿阿姨”是谁?
据悉,“鹅腿阿姨”是今年54岁的陈女士。2001年,陈女士与丈夫梁先生从老家江苏连云港来到北京,陆续在工地附近卖盒饭,在北大校园里卖水果。2018年,他们开始在北大西南门外卖烧烤,不久后开始出售烤鹅腿。梁先生称,走红后有人想合作被他拒绝,他们只想简单地做小买卖。
被高校学生争抢的鹅腿是烤制而成,分为辣和不辣的口味,每只售价16元。通常由这位阿姨在微信群中发布订购信息,然后晚上来到高校附近售卖。
由于阿姨近期将主营阵地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转移到了清华大学,惹来人大和北大学生纷纷破防“两年的时光终究还是错付了”。而接下来鹅腿阿姨出现在校门口的时间,总有大批学生冒着寒风排队等待,并纷纷在网络上奔走相告“让无数北清人大学子魂牵梦萦的女神鹅腿阿姨来啦!”
面对学生们对于烤鹅腿的热情,高校方面也作出反应。11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食堂工作人员表示,食堂之前没有烤鹅腿,如今准备在食堂上新这一菜品,有可能在11月27日晚5点半以后开始售卖。鹅腿定价15元一个,目前没有限量的打算。
到底有多火?
“鹅腿阿姨”的鹅腿,究竟有多火爆呢?
一位清华校友在线感叹“鹅腿阿姨”现象:半年前,清华鹅腿无人问津,一周前,第一个清华鹅腿群迅速满员,三天前,扩张到8个群,一天前,傍晚5点截止订购;今天出现了“鹅腿黄牛”,甚至还出现了代买和配送业务。“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我都不敢想。”
甚至有网友直接改了群名:“已吃鹅腿2”“鹅也很美”等,还有人为这一事件起了名字:《六大名校围攻清华顶》《没有一只鹅能走出北京》《卖鹅阿姨再爱我一次》《重生之百万富翁卖鹅腿那些年》。
据群友分享,因为鹅腿限量,每个群只接受20个预订,能吃上的学生们堪称“最幸运的事”。队伍里,有两名学生从北邮昌平校区来海淀聚会,被热情的同学拉进“清华鹅腿群”,“今天中午12点开始在群里接龙预订,不到半小时就订满了”。
为什么火了?
值得探讨的是,朴实无华的“鹅腿阿姨”,究竟是凭什么抓住了学生的胃和心。
有专家表示,“鹅腿阿姨”现象的出圈,一方面是味道上的稀缺性获得学生追捧;另一方面,本质上讨论的一座城市烟火气的问题,对于一些流动小摊贩的管理本身导致了这种业态的稀缺性。
阿姨告诉记者,这些鹅腿都是她亲手冲洗、切配、腌制和烤制的。固定供货商把鹅腿肉配送到家后,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开始收拾,一直忙到晚上天黑,两只手都被冷水泡得指关节肿大,“孩子们这么喜欢也就挺值得”。因此,生意能火成这样,并不偶然。
另外,站在学生立场做生意,和学生成为朋友,让“鹅腿阿姨”显得与众不同。面对争抢,阿姨没有“恃宠而娇”而是“一碗水端平”,表示“也不能光在清华卖,每个学校都得轮流去几天”。把自己的小生计和学生的小欢喜紧紧联系在一起。
而在某些高校食堂爆出负面消息的背景下,“鹅腿阿姨”以顾客至上的朴实生意经,更加难能可贵。
相关新闻
资料来源:现代快报、封面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