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杨升庵文学奖·散文奖”获得者穆涛创作分享会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国文学
12月6日,“杨升庵文学奖颁奖典礼暨首届成都国际文学月”中的子活动之一,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国文学” —首届“杨升庵文学奖·散文奖”获得者穆涛创作分享会在杜甫草堂举行。
“杨升庵文学奖颁奖典礼暨首届成都国际文学月”以“文学视野下的成都之美”为主题展开互动和交流,通过梳理成都文学基因,链接成都文学资源,擦亮成都文学名片,以“成都文学+”的概念精心策划打造具有国际性、融合性、普及性的文化品牌,向世界展示成都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杨升庵文学奖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共同发起,以杨升庵命名、颁发的全国性文学奖。该奖项的创办时间为2023年,评奖周期为两年一届,四川省新都区为永久颁奖地。评选体裁包括诗歌(含古体诗)、散文、戏剧文学(舞台及影视文学)作品。
作为首届杨升庵文学奖获得者,穆涛在分享会现场,以他的获奖作品《中国人的大局观》为代表,为现场数十位文学界知名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分享历史智慧,展示文化之美。
穆涛,1963年生于河北廊坊,现居西安。他是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散文专委会委员,同时也是《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他还是国务院特贴专家和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他的作品包括散文集《俯仰由他》《看左手》《明日在往事中》等,并著有随笔集《肉眼看文坛》和《放心集》。他的作品《先前的风气》曾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和“2014中国好书”奖,2017年他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穆涛的散文创作和学术研究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以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受到读者的喜爱。
作为 “杨升庵文学奖颁奖典礼暨首届成都国际文学月”中最重磅的子活动之一,本场分享会也是首届成都国际文学月“赓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临杜甫草堂,仿佛穿越回古代的时空,这里不仅是杜甫的故居,也是唐宋诗歌文化的重要代表。漫步在青石板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杜甫沉重而有力的脚步,体会他眼神的深邃而明亮,以另一种方式,理解他的心境,感悟他的诗歌,更加深刻地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而作家穆涛,长期沉潜于典籍阅读,从《史记》《汉书》入手,上读先秦典籍,下读唐宋、明清文献,经、史、子、集四部无遗。读原典,从典籍中汲取养分,抒写散文;把自己由一个编辑、作家读成了“汉代的经生”。
他最新的历史散文作品集《中国人的大局观》,也是此次“杨升庵文学奖·散文奖”的获奖作品。
穆涛《中国人的大局观》
历史即陈迹,而文字刊载及其后世效应,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根脉、信仰、文化、精神、习性和传统。读史而不陷入陈腐之情绪,述史而洞观幽微,由纷繁而清晰,从混沌而清朗,分而化之,笼而统之,化而明之,是为治史与醒世之要义。《中国人的大局观》涉及文化、天象、规制、礼仪与经史子集诸般,阅古今之流脉,寓表象而肌理,多通观、重叙述,烛照一隅而启发全局,堪为历史随笔写作之一大观。
在这部作品中,穆涛孜孜矻矻于思考与创作,从星辰山川、先贤圣哲、古书典籍中,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以《诗经》《尚书》《史记》《礼记》《汉书》《春秋》等典籍为底本,对照当今,鞭辟入里又幽默风趣地阐释着传统文化常识,全方位地展示深植于中国人内里的文化气质,让黯淡了的、隐身了的传统的文化、常识,与大众见面的同时,告诉我们承续中国文化传统,汲取典籍中的智慧重要,认知典籍之所为典籍的方法,包括典籍所置根的历史土壤,以及人文生态同样重要,同时结合一些社会问题,呈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远影响。
本次分享会上,穆涛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进而探究历史的春秋大义。通过深入浅出,自出机杼,对经典的解读、探寻、想象和思辨,既具有哲学的内涵和文化的厚重,又展现出散文大家深厚的学养和万千气象。
首届成都国际文学月分为播种篇、赓续篇、开创篇三个篇章。“播种篇”有“杨升庵文学奖颁奖典礼暨首届成都国际文学月开幕式”“2023首届成都国际文学月全民征文活动”“文学作品进校园活动”“文学作品阅读接力活动”“‘文学视野下的成都之美’主题成果展”五块内容;“赓续篇”有“作家回家活动”“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科幻星云奖、杨升庵文学奖得主读书分享会”“成都文学旅游地图采风活动”三块内容;“开创篇”有“成都国际文学月高峰主题沙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创作分享会暨主题互动沙龙”两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