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深观察|以艺术普及推动文明实践的成都探索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出,我们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作为最直接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文化交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成都市文化馆以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艺术普及服务点位为抓手,全面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改善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倾听群众呼声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来,双脚打开,右手翘好向左上方伸……”近日,在青羊区清波社区活动中心的舞蹈排练室内,69岁的邓光珍阿姨和众姐妹们上了一堂有声有色的国风舞蹈课,课罢,她精神焕发、眼神明亮。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艺术普及服务点位之一,这已是成都市文化馆近两月来,第6次给清波社区请来专业舞蹈老师。
清波社区舞蹈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舞蹈
“我喜欢跳舞,每次跳完都感觉很开心。”一直以来,邓光珍心中都有个“舞蹈梦”,但由于忙碌的工作生活,一直到退休以后才加入舞蹈队,找到通往梦想的捷径。
邓光珍加入的清波社区舞蹈队已有十多年历史,这几年,随着团队的壮大、审美的提高,大家对舞蹈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进一步提高舞蹈水平的需求,成都市文化馆联合清波社区为舞蹈队请来了专业舞蹈老师,对大家的艺术素养与舞蹈水平进行了全方位指导和培训。在不到两个月的练习下,舞蹈队的节目更加多样,成员们的舞姿也更加标准专业、自信美丽。舞蹈队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区、街道的文艺活动中,用她们的表演吸引更多的人感受艺术的魅力。
时刻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种生动的画面在成都各基层随处可见。据统计,截至目前,成都市文化馆已在全市40余个文明实践点位,开展课程27门,服务人次12000余人。
这些设在家门口的点位,成为大家的休闲之城、快乐之城,也是大家的精神之城、文化之城。在这里,人们可以欢歌热舞、奏乐绘画、聚在一起学习交流传统文化……在文艺的滋养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生动地呈现。
文艺浸润人心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鲜花是春天的梦,翱翔是雄鹰的梦。远航是帆的梦,强盛是中国梦……”10月下旬,一首脍炙人口的红歌,在下涧槽社区响起,让无数听众热血沸腾。
下涧槽社区合唱团在排练中
今年以来,成都市文化馆在全市基层先后打造了青羊区清波社区、成华区下涧槽社区、锦江区国槐社区、金堂县米家巷社区等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艺术普及服务点位。营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艺术文化氛围、针对市民需求开展专业艺术指导培训、每个点位举办至少两场主题演出……服务点位提供的文艺服务和活动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而这场振奋人心的演出,正是下涧槽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艺术普及服务点位今年筹办的主题演出的最后一场。
“通过唱红歌这些正能量文艺活动,大家的素质越来越高了,邻里之间也越来越友善”,下涧槽社区合唱团团长林素蓉介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艺术普及服务点位,他们不仅会一起讨论文艺,还会约着一起从事社会公益活动。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给老党员集体过生日时,其中一位老党员眼含热泪地说,他平生就两次过生日,第一次是在部队,党给他过的生日;第二次就是林素蓉她们。
下涧槽社区只是成都市文化馆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艺术普及培训的一个缩影。为更好将艺术普及服务融入文明实践工作,成都市文化馆立足成都本土文化优势,联动企业、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等机构,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文艺志愿者作用,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接地气、受欢迎的文明实践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欢笑和文明送到千家万户。
成都市文化馆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培训进企业活动
近期,在市文化馆联合成都建工七建公司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中,老师通过讲解书法历史典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大家的精神文明素养,学员们以笔为媒,以墨传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一幅幅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中;在成都市文化馆指导下的武侯区红牌楼街道龙腾社区“龙腾之声”合唱团,他们用一首首红色歌曲传唱,增强居民对党和祖国的热爱,让文明之风吹入社区居民心坎……
弘扬传统文化
不断夯实民族文化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文化基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都市文化馆在各服务点位开展了民族舞蹈、传统器乐、美术书法等项目的全民艺术普及,同时以四川清音、幺妹灯等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民俗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活动,厚植天府文化。
“我们推出了‘订单式’培训服务,非常受欢迎”,市文化馆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艺术表演需求量大,我们通过‘横向连接、纵向打通’全市各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收集点位培训诉求,发挥‘馆校合作基地’合作优势,建立种类齐全的师资队伍,实现‘订单式’培训服务工作。”
不久前,成都市文化馆就收到了武侯区华兴街道三河社区派发的提升打造“三河幺妹灯队”的订单。接单后,市文化馆立即让成都二十一女子舞团团长唐怡佳为“三河幺妹灯队”进行教学提升、整体打造。在打造过程中,唐怡佳深挖“三河文化”内涵,创新教学方式,分批次、分板块对表演动作、形式进行言传、手帮、身教,让“幺妹灯”这一地方性戏剧分支“再焕生命力”,让这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老师正在对 “幺妹灯”进行专业培训
除了提供“订单式服务”,成都市文化馆还针对各个年龄段开展传统文化讲座、非遗项目体验、传统文化研学等服务活动,让传统文化滋养群众生活、让传统艺术树立文化自信,不断夯实民族文化根基。
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艺术普及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2023年成都市文化馆以艺术普及服务为抓手,不断夯实民族文化根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艺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接下来,成都市文化馆还将继续推进文明实践与艺术普及的深度融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成都新篇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