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不为专硕提供住宿,北京大学回应:宿舍资源紧张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12月13日 09:01

12月12日,多所高校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宿舍引热议。北京大学(校本部)在2024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专硕提供宿舍。对此,北京大学(校本部)研招办工作人员称,是因为学校宿舍资源紧张,不为专硕提供宿舍已经有几年了。

据了解,北大早在2007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就提到专硕住宿的问题:除在软件学院和在深圳就读的同学外,其它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不提供住宿。北大还曾在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申请不住宿。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在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解决全日制MBA、MPA研究生住宿问题。对此,中传MBA招生咨询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对外透露不解决住宿的原因。

高校住宿资源紧张问题早已出现

部分高校不再解决硕士研究生的住宿以及其背后牵出的高校住宿资源紧张问题,似乎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据此前报道,2018年,北京大学不为专硕研究生安排宿舍的住宿风波曾引发广泛关注。据多家媒体报道,2018年7月26日,北京大学召开各院系会议说明因宿舍资源紧张,至少有45%的专硕新生将无法入住万柳公寓,学生自行解决住宿问题;可以拥有宿舍的55%的“幸运儿”将由抽签决定。

不久后,即将开学的北京大学专硕新生们开始陆续收到短信,“全校2018级专业硕士研究生住宿床位资源发生重大变动,对于申请在万柳公寓住宿的2018级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校无法满足全部住宿要求,且差额较大(目前按录取人数的55%比例配置床位)。”

北京大学2019级法律硕士研究生小徐向记者讲述了其学姐学长们经历的这场宿舍风波。小徐介绍,抽签入住与新生们之前的认知相违背。以法硕生为例,尽管招生简章表示不为专硕学生提供宿舍,但是开学前北大法学院同学收到的录取通知书都显示他们可以申请入住北京大学万柳公寓,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报到流程中还包括入住宿舍环节。

当时,一篇《为了留在北大,我可能要花二十万》的文章也在社交网络上热传,文章称,“突如其来”的没有宿舍的通知让部分学生们陷入了在北京高租金环境下紧急租房的困境。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在其研究生招生网发布的《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写道,在学制规定年限内,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生由学校安排住宿;培养地点在北京的专业学位硕士生,以推荐免试方式录取的由学校安排住宿,以其他方式录取的不安排住宿(简章有特殊说明的除外)。这样的规定意味着,同是专硕的新生,如果是保研到北京师范大学的,就能入住宿舍,考研生则没有宿舍;如果选择考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考学硕研究生可以得到宿舍,考专硕研究生则没有宿舍。

招生规模扩张迅速,校舍扩建却相对缓慢

部分高校宿舍资源紧张,折射出的是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张后教育资源紧张的隐忧。

杭州一位大学老师曾向记者介绍,这两年,因为研究生扩招,学校研究生住宿确实很紧张,所以学校把不少研究生都安排到了各种地方住。比如安排到本科生宿舍,或者学校在校旁边租了公寓改造成学生宿舍让他们住。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到2021年达到了约118万,11年来增长一倍多。而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缓解就业压力,当年研究生招生增长20.7%。

而在此之后,扩招放慢了步调,但研究生招生数量依然维持在增长状态。2023年初,新东方发布《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解读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考研全国共有864个招生单位总计招考761763人(不含推免及博士研究生,以下同),较2022年考研非推免招生总人数新增102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新增2532个招生名额,增长0.9%;专业型硕士新增7713个招生名额增长1.6%。

而与研究生扩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增速缓慢的校舍扩建。

据此前《大河报》报道,自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开始扩建校区,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室和宿舍。2010年后,随着高校人数饱和,高校基础建设逐渐完善,校舍建设力度也因此放缓。通过查阅《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全国高等教育校舍情况”中学校产权校舍历年新增面积与正在施工面积,发现2009年新增校舍面积高达962万平方米,但随着高校第一批建设潮过去,校舍加建力度逐渐放缓,预计2021年对比10年前将放缓40%。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应密曾分析,2000-2019年间,高校校舍建筑面积平均增幅仅为3.35%,这一数据低于研究生扩招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12.60%。

在校舍扩张跟不上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各高校为解决宿舍资源紧张的问题所动用的方法,远不止“让学生自行解决”一种。

2022年,湖南科技大学在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前紧急施工,在已经停用多年的雨湖校区重新修缮建筑,以供研究生入住,曾引发关注。

在金寨路校区开学的安徽大学2022级研究生小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新增的金寨路校区其实是安徽大学在合肥经济学院租下了宿舍和教学楼,得知要在这里开始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时,小伟与同学们都有些意外。

宿舍资源紧张该如何解决?

高校宿舍资源紧张的矛盾最终将归往何处,如何解决?专家们对此观点不一。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曾指出,因为扩招而造成校舍不足、设施紧张等短期问题,只是高校扩招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具体难点,需要各大高校通过增加投入,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来解决。妥善安排学生宿舍,高校责任不容推卸。

而另一边,变革高校住宿管理方式、部分剥离高校的住宿提供职能的解决方式也在业界有一定呼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当前中国高校的学生住宿还是由学校提供,普遍实行寄宿制,而这种寄宿制管理方式,已明显不适应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不应由大学承担的责任,该剥离的迟早要剥离”。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则表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完全依靠公共财政支撑并不现实,市场化又存在管理风险。“需要思考如何在高校宿舍资源提供的公共性和市场化之间寻找到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案。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熊庆年说道。

资料来源:红星新闻、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大河报》、白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