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 阿奇霉素耐药性高该如何合理用药
“孩子一发烧就用上阿奇霉素,三天了,不起效。”“头孢和阿奇霉素天天用,体温退了点,咳嗽不见好。”网络平台上,近期不少家长关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用药的记录指向首选药物阿奇霉素效果不佳。
肺炎支原体——一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秋冬季高发,儿童、青少年易感;阿奇霉素——一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今年冬天,呼吸道疾病流行,耐药性的话题被频繁提及,支原体肺炎高发,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备受关注,引发各种讨论。
“阿奇霉素的耐药性一直很高,只是在今年,被更多普通人关注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感染病学专家俞云松长期致力于耐药性研究,“今年,呼吸道疾病高发,给我们最大的警示之一应该是,今后要更加重视耐药性的预防。像这段时间甲流流行,相关防治药物的不当使用,未来同样可能出现耐药性。”
国内儿童阿奇霉素耐药性在60%-90%
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今年,它的耐药性一度被公众热议,但对俞云松和同行来说,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儿。“在我们国家,儿童患者分离的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大部分地区在60%-90%之间,国内不同地区会有差异。我们国家儿童患者分离的肺炎支原体属于阿奇霉素耐药性比较高的国家之一。”
阿奇霉素 图据澎湃新闻
阿奇霉素耐药性在各个国家都存在,只是高低程度有所不同。俞云松也表示,就国内来看,今年儿童患者分离的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的确比往年略有升高。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二个:一方面,是今年支原体肺炎在不少地区出现了流行,流行的支原体往往是不易被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杀灭的支原体。另一方面,是往往是初步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才做支原体培养和耐药性检测,耐药性问题就更加凸显。
为什么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在儿童群体比成人高?对此,俞云松解释,“最主要的原因是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选药物较少,最常用的就是阿奇霉素。肺炎支原体对作用于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天然耐药,而多西环素说明书显示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18岁以下人群禁用,所以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就是阿奇霉素。”
要判断是不是阿奇霉素耐药
2023年10月以来,我国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活动逐步增强,预计流感将出现全国冬春季流行高峰,肺炎支原体感染未来一段时间在部分地区仍将持续高发。今冬明春我国可能面临新冠、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
“如果患儿连续三天阿奇霉素输液治疗后,症状没有任何缓解,那我们会考虑耐药性,并做相应的检查。”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周琴说,这类患者一般建议收治入院治疗。从今年的收治患者来看,周琴也明显感觉到,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差的患儿比往年要多。
俞云松也表示,肺炎支原体阿奇霉素的耐药性是可以通过呼吸道样本培养如痰培养进行检测的,但比较繁琐,耗时比较长,所以不进行常规检测;有的医院在使用基于PCR的分子诊断技术进行检测,2-3个小时可出结果,准确率也还是比较高。”
抗菌药剂量和时间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耐药性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高的耐药性?这是很多人的疑问。“所有抗菌药物都可能产生耐药性。” 俞云松说,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主要是用药不规范、不合理。这种情况可发生在家庭和社区,也可发生在医院。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为例,即使是肺炎有不少也是病毒性肺炎,在没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如果患者自行使用抗菌药物,那么就容易产生耐药。
儿童支原体肺炎流行持续 图据新民晚报
“耐药性的产生和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长短也是有关的,长久不合理的用药,更容易产生耐药。但也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周期,比如几次或者持续多久的不合理用药,就会耐药,因为每个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个体免疫状态也差异很大。”俞云松解释,所谓的不合理用药,既包括使用时间过长,也包括剂量使用过小、使用时间过短。比如阿奇霉素,临床常规推荐是连续服用3天。如果患者服用一天后,症状就改善了,就擅自停药了,但实际上,这个时候支原体并没有被杀死,这个时候停药,其实等于给细菌留出了时间,它会“识别”出抗菌药物的特性,并“积极应对”,从而就产生所谓的耐药性。
此外,据记者了解,阿奇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包括腹泻、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肝功能不全等,通常都比较轻微。但需要警惕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比如眼睛或皮肤发黄、尿液呈酱油色提示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可能,心跳不规律、胸闷心慌、气短、晕厥提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能,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有致命后果。
不规范用药,甲流防治药品也可能会耐药
“现在很多家长都备有小药箱, 感冒发热了,有些家长会自行给孩子使用阿奇霉素,用之前没有咨询医生,甚至也没有仔细去阅读说明书,把阿奇霉素当头孢服用,本来是一天一次的,他一天吃两次甚至三次。”周琴总结:该用够的量没用足,或者是过量、高频使用。这是最容易出现的用药错误。这段时间,甲流流行,门诊中,甲流患者增加,在治疗流感的药物奥司他韦的使用上也出现一些问题。
奥司他韦 图据潇湘晨报
“从耐药性角度来说,当多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同时流行时特别需要注意明确病原体再用药,而不是一发烧就用抗生素:确诊甲流,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确诊肺炎支原体的,用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儿童使用需家长知情同意)。”俞云松表示,用药不规范也会提高耐药性,“用药合理包括选药、剂量、使用时间合理,不按‘症’用药,不遵医嘱自行随意使用药物就容易造成耐药。”
玛巴洛沙韦 图据澎湃新闻
“和阿奇霉素一样,抗病毒药物也会产生耐药性。”俞云松说,没有被抗病毒药物杀死的病毒,更容易“突变”,开启“防御机制”。在临床诊治中,周琴和同事们也发现,虽然有些支原体肺炎的患儿检测显示阿奇霉素耐药,但实际用药后,药物依然能发挥作用。俞云松同时表示,要正确看待药品耐药率高的问题,需重视但不要恐慌,“耐药性会影响药效,但不意味着药品无效。临床检测出耐药性,如果没有其它合适替代药品,可以通过提高剂量、调整用药方法,有的患者是低水平耐药,由于阿奇霉素肺部浓度高,常规剂量仍然有效——医生会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这其实并不矛盾,因为耐药水平也是有高低的,对于低水平耐药支原体感染的患者来说,确实会出现检测结果是耐药,治疗效果良好,主要是阿奇霉素在感染部位浓度会很高;但如果是高耐药水平的支原体感染,则治疗效果就差,甚至在用药过程中,耐药性水平可能会更高。”俞云松说。
在俞云松看来,今年耐药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给全社会最大的警示之一依然要重视耐药性的防控,“我们国家近些年,在耐药性防控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一些药物的耐药性已经有所下降,但还有一些,依旧保持在高位,需要我们继续增强规范用药的意识。”
资料来源:潮新闻、澎湃新闻、健康中国、潇湘晨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