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发力都市工业 成都推进产业“建圈强链”
随着城市的发展,制造业曾有一段离开城市中心迁入郊区的历史时期,但近年来,考虑到靠近消费市场和研发机构的需要,目前许多制造业正回流城市中心。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已成为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都市工业、“工业上楼”成为热词。从深圳的“工业上楼”,到北京推动两业融合,广东推出制造业立市,上海推出全球卓越的制造基地,由此波及到南京、苏州、成都等一系列城市,各个核心城市都迎来了制造业的春天。然而,都市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里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平衡?
在刚刚闭幕的2023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大会上,来自业内的专家认为,会上发布的《成都现代都市工业发展行动计划》中所设想的“空间的混合使用或平衡使用”就是一个正确答案,“通过保留生产用地来保护从业者和制造商的集中地。”这样,不仅可以“发挥中心城区聚集高端资源优势,支持全市都市工业高能级发展,还能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而在这份《行动计划》中,成都还从支持都市工业特色化发展、专业化推进、系统化承载等10个方面明确了重点方向、区域布局、承载形态,以及企业引育、要素保障、协同发展等支持举措,真金白银支持成都现代都市工业发展。
当前,成都已打造天府软件园、金牛现代都市工业港等20个都市工业重点点位,引育了一批知名园区运营商和都市工业龙头企业,全市现代都市工业产业营收去年已突破9000亿元。按照《成都现代都市工业发展行动计划》,到2025年,成都都市工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0亿元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基本建成150个集约高效、功能复合的专业楼宇,60个文化底蕴厚重、产业标识鲜明的特色街巷,打造20个主业突出、产城融合的产业功能区(产业社区),成为全国都市工业发展重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