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杜甫先生,你的“老旧”茅屋翻新了!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12月26日 09:06

近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始对杜甫的“茅屋故居”进行大规模维修。此次维修主要是对茅屋的屋顶进行换草,采取边拆边铺的方式,整个工程将持续20天左右。维修使用的近3万斤茅草则是花了近一年时间从四川巴中、遂宁等地收集而来。为了恢复杜甫诗中的那个原汁原味的茅屋,博物馆请来了7位熟练掌握技艺的师傅。

图片

过去,中国农村草房很多,一般使用麦草、稻草盖房,为人们修盖草房的工匠被称作“盖匠”。搭房檩、削篾条、铺茅草……盖茅草屋工序繁琐,需要多年学习才能熟练掌握。不仅传统手工匠人难得,野生的黄茅草也难找,博物馆为此发出了“茅草征集令”,这次使用的近3万斤茅草是花了近一年时间,从四川巴中、遂宁等地找到的。

图片

更换篾条时,需先将毛竹砍成几段成桶状,再将竹段一剖为二、二剖为四……篾刀所到之处,竹子顺势而开,如撕布一般干脆,直至剖成粗细均匀、青白分明的篾片。茅屋用篾讲究“一青三黄”,一条青篾条配三条黄篾条,这样才够韧性。制作好篾条后,盖匠师傅们别着篾刀,腰间绑着一捆蔑条,在茅屋顶上搭房檩、绑篾条,粗篾条纵横交织盖在茅屋骨架上方,细篾条将茅草与竹竿骨架牢牢绑扎。不用任何铁器,只需茅草和篾条,就可以将茅屋的房顶搭建完成。

图片

据了解,成都杜甫草堂的茅屋大概10年整体维修一次,加上这次共经历3次大规模的维修,最近一期是在2015年。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千多年前,安史之乱爆发后四年,杜甫历经颠沛流离后来到成都,在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安顿下来。在此居住近4年,是杜甫一生中较为安定和舒适的时期,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是在此期间写成。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如今,漫步草堂之间,品读诗中圣哲的笔底波澜,仍能体会到杜甫的仁爱之心与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资料综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