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传承传统文化与建设文化成都——纪录片《蜀·风流人物——草堂杜甫》观后感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12月28日 10:14

传承传统文化与建设文化成都

——纪录片《蜀·风流人物——草堂杜甫》观后感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都市电视台策划制作了《蜀•风流人物》历史文化名人大型融媒体纪录片。其中于2023年12月推出的《蜀·风流人物—草堂杜甫》分为“草堂入梦”和“山河为纪”上下两集,围绕杜甫在蜀地的生活与创作展开,采用少量历史想象与大量实录的拍摄手法表现了蜀地与伟大诗人杜甫之间的相互成就。

纪录片《蜀·风流人物—草堂杜甫》生动诠释了杜诗对成都府的“图绘”,以穿越时空的拍摄手法呈现多向度的美丽成都。一是成都府的人情美。杜诗有云“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微躯此外更何求”,道出成都的温暖人情抚慰了杜甫饱经战乱流离的沧桑。这也带给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闲适心情。 “闲适”是喜欢笙箫取乐、赏花品酒的成都人的典型生活趣味。二是成都人的清雅审美品质。“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热心的成都人以“众筹”方式为杜甫建立茅屋,被江水、沙鸥、树木和花丛环绕的茅屋呈现出清雅之美,而这也是蜀人居住环境的典型审美,表现成都的文化审美。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窗含西岭千秋雪”,写出成都这座雪山之下的城市既能观赏皑皑雪景,也能享受“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的温润气候,展现“天府”独有的地理美学。成都,一座拥有千年文脉的历史文化之都,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成都人清雅脱俗、恬淡从容的生活美学。纪录片《蜀·风流人物—草堂杜甫》具象呈现这种生活美学,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塑造了“喧然名都会”的文化成都城市名片。

爱国主义教育是《蜀·风流人物—草堂杜甫》纪录片的又一主题。纪录片通过杜甫在梓州、阆州、绵州和汉州之间的巴蜀游历,再现唐时巴山蜀水风貌,表现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并以杜甫“拜谒诸葛亮”与“夔州登高”深度阐释杜诗的爱国精神。历史记忆是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杜诗精神是铸造共同体的体现。传统在现代的留存,不仅止于典籍书本,还表现在成都人将文化记忆化为日常性实践,成为现实生命的一部分。纪录片以“为杜甫画像”和“人日祭杜”表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成都不仅有享誉海内外的杜甫草堂,还有“人日祭杜”的民俗,博物馆不仅是文化瞻仰之地也是日常休闲之所,这让传统文化的浸润如春夜喜雨润物细无声。

纪录片《蜀·风流人物—草堂杜甫》表现了成都对杜甫的滋养,巴蜀自然风貌对杜甫诗情的激发,铸造了享誉世界的“诗圣”。与此同时,昔日成都府及巴蜀景观也被杜诗永远镌刻在诗歌世界,穿越时空成为世界地理图绘中一道永恒的风景。纪录片传播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城市的 “培根铸魂、润城化人”,具有文化建设意义。

作者介绍: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