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再携手 这场森林火灾演练有看头!
受厄尔尼诺暖流影响,开年以来,川东北、渝东北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林下可燃物干燥,加之春节临近,进山入林人员活动增多,火灾风险增加。
“报告,宣汉县普光镇合溪村五组侯家山发生火情!”
1月15日,川渝地区森林火灾联合应急演练在四川省达州市举行,由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主办,重庆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协办,四川省达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演练模拟宣汉县普光镇合溪村五组侯家山突发森林火灾,受火场风力风向影响,火势迅速蔓延,严重威胁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就是命令!火情上报后,村、镇、县、市、省逐级启动响应,四川、重庆两地第一时间派出灭火队伍和森林航空消防飞机赶赴现场。在演练现场,联合保障供水、联合以水灭火、地空协同扑救、保卫重点目标、以火攻火、特殊林火处置等演练科目逐一上演,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实战实训,充分展现川渝两地森林防灭火实力和工作成效。
川渝协同
合力进行火灾扑救
川渝两地一衣带水、同气连枝,本次演练选址川渝两地交界处,可以更好地检验川渝两地协同联动机制建设成效,加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提升两地森林草原防灭火联防联控联动水平,护航两地经济发展。
演练模拟1月15日7时30分,宣汉县普光镇合溪村护林员王昆在开展森林火灾常态化巡查时,发现宣汉县普光镇合溪村五组侯家山发生火情。他立即拨打12119火警电话,并向村委会报告火情。随后,合溪村、普光镇、宣汉县……火情层层上报,各级救援行动按照相关预案和机制有序推进:疏散火场周边群众、组织附近扑火力量赶赴现场进行扑救。同时,关于火情的情况通报也在第一时间发给了相邻重庆的区镇。
在接到火情通报后,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立即通知金炉村组织转移周边受威胁的群众,同时按照《四川省达州市、重庆市开州区森林防灭火联防联控联动合作协议书》启动联动机制,集结辖区扑救力量在火势蔓延前方3公里处,依托防火公路开设30米宽的防火隔离带。
然而,由于火场风力增大、风向突变,火势加速蔓延,在极短时间内越过隔离带,延烧至开州区大进镇金炉村。
情况紧急,达州市和开州区在接到火情报告后,第一时间联合启动火灾扑救支援机制,在达州市森防指的统一指挥下,联合组织火灾扑救,并分别向四川省和重庆市森防指报告。由于当前火场过火面积已达80余公顷,根据达州市报告和火场态势,四川省森防指决定启动Ⅳ级响应,调度安排队伍力量和森林航空消防飞机参与扑救,派出指导组,赶赴火场一线;根据开州区报告和火场态势,重庆市森防指决定启动Ⅲ级响应,成立指导组,调派力量参与扑救。
1月15日,川渝“1·15”普光镇森林火灾扑救前线指挥部成立,在通过“统一空中侦察、分区实地踏查”方式对四川方向和重庆方向开展火场侦查后,指挥部决定采取“多点突破、两翼对进、以水灭火、打清结合”的战术进行扑救。
“黄支队长,根据联指统一部署安排和火场实际,我建议我们双方整体按照‘控北打南’的思路来布兵,火场南线这边我们从西侧山脚切入,建议你们重庆那边也派一支精干队伍从东侧切入,我们共同形成东西夹击之势。火场北线,我们可以联合打通隔离带、分段把守,你觉得如何?”
“我同意,那我们就在9点40分展开行动!”
思路清晰、配合默契,双方一线指挥员在经过短暂交流后迅速制定了具体的扑火计划;查漏补缺,齐心协力,两地地段指挥员联手敲定隔离带开设任务……“川渝一盘棋”的战略,此刻在演练现场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次演练可以深化川渝地区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交流合作,通过一场高效联动、安全科学的跨区域救援,打造区域应急救援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演练负责人告诉记者。
水火交用
多方位展现灭火实力
“水火不容”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的共同认识,然而在本次演练中,参演队伍却上演了一出“水火相济”的好戏。
以水灭火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杀手锏”,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演练中,联合以水灭火行动成为了一大看点。
川渝地区灭火作战具有山高、坡陡、林密、路窄特点,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根据这些特点,结合近年来两地火灾扑救实践经验,总结出“3车17人”战斗模块,即全地形水泵车、新型森林消防车、班组突击车,3车共能承载17人。全地形水泵车挂载大功率水泵机动性强,快反森林消防车具备水炮和3吨的储水罐,即可沿线灭火,又可作为储水中继,班组突击车可快速运送9人班组灭火装备模块,通常情况下,可实现3公里输水灭火。“这是基于装备迭代更新战法的创新和突破。”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有关负责人说道。
据悉,近年来,川渝两省(市)细化研究“以水灭火”在实战中的应用,形成体系化的战法训法,不断在以水灭火领域取得创新突破,并在多起森林火灾扑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火场东线重庆方向,国家消防救援局重庆机动队伍划分为6个战斗小组,采取大功率水泵在源头取水,便携式水泵在火线接力的方式同时架设6条管线,抵近火线实施以水灭火。
据了解,针对重庆“山山通、水纵横”的地形特点,国家消防救援局重庆机动队伍将“以水灭火”作为核心能力,持续深化“一个分队、两条管线、四个枪头”以水灭火战法手段,训练突出“实地、实情、实战”“三实”要求,队伍以水灭火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除以水灭火行动外,本次演练还特别设置了以火灭火这一行动。
“以火攻火战术,通常是在村庄、厂区、油库、军事设施等重要目标受到林火威胁时,采取点迎面火、点顺风火等方式,提前将可燃物进行可控式点烧,实现阻火灭火目标。”演练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演练中模拟火场突起大风,南线悬崖中部发生复燃,严重威胁工业园区安全。为了保护一线救援队伍和周边重要目标,总指挥部当即决定将所有力量撤至山脚和防火隔离带,全线布防,四川森林消防队伍派出一支突击小队沿火场南线山脚,向悬崖上方实施以火攻火。
在各队伍就近撤至安全区域,采取水车、水炮、水泵等装备,对火场全线实施喷水、增湿、控温后,突击小队则由中间分向东西两侧实施点火;当点火手撤至安全区域后,再由无人机实施二次点火。
“以火灭火的点火方式通常有利用点火器手工点火、无人机定点区域点火、索状炸药爆破点火等方式,作业中风向判断要准确,点火区域要可控,人员安全要保证。”演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地空并行
“高强装备”轮番上阵
在这次演练中,参演人员全副武装,陆地上、半空中两条灭火路径并行,其中不少灭火装备让人眼前一亮。
对陆方面,由达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使用的卢森堡亚手抬机动泵,最大流量可达每分钟2.1吨,可连续使用40个小时,是各类火灾现场的供水利器;由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普光队驾驶的消防坦克,前置液压推铲可清障15吨,后可拖拉,可翻越障碍物0.5米,跨越壕沟2米,全车配有喷淋装置,可瞬间穿越火场;由达州市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支队队员驾驶的全地形两栖救援车,能在野外复杂地形下快速机动,具备水陆两栖功能和全地形通过能力,具备8×8全时驱动、动力充沛、机动灵活、通过性强、载重量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可全地域使用,将人员及物资装备快速运输至火场一线……
当悬崖、陡坡、深谷、鞍部和植被茂密地带等危险环境发生森林火灾时,人员接近难、扑打处置难,处置不及时容易助推火势发展,处置不当容易引发安全问题,是火灾扑救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难点。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许多空中灭火设备应运而生,本次演练中更是有不少空中远程灭火设备“闪亮登场”:电磁远程灭火炮,采用电磁线圈发射技术发射灭火弹,将灭火药剂远距离精准投送至火场,达到快速、有效压制火势的目的,并可“一键式”撤收;续航时间长达3小时以上的重型无人机,具备运输载荷大、投送航程远、功能模块多的特点,起降灵活、对场地要求低,适应多种森林灭火环境,可承担吊桶灭火、物资前送等任务;采取共轴反桨式多旋翼结构的干粉无人机,具有机动性强、集群作业协同方便、操作简便等特点,主要应用于火场上人员抵近慢、接近难、烟点小但隐患大的地段的处置……
“灭火装备从陆地到空中的进化,展现了我们扑火队伍扑救森林火灾由地面灭火向立体灭火转变的能力新拓展,也彰显了我们队伍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誓言。” 四川一线指挥员告诉记者。
“四川目前已进入防火期,此次演练不仅检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森林防灭火联防联控联动成果,也对参演力量实战能力进行综合检验,确保一旦发生森林草原火灾能快速行动、衔接顺畅、有序高效、能打胜仗。”演练有关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