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视频|2023第四季度成都甲级楼宇吸纳量录得4.2万平方米 为近两年单季度最高水平

来源:看度新闻 2024年01月19日 14:50

1月17日,全球财富500强的全球性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在成都发布了《大西南产业白皮书》。发布会现场,世邦魏理仕西南区董事总经理谢凌首次线下解读了《大西南产业白皮书》,分享了以川渝云贵为主体的西南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和互联互通为区域经济带来的动力。

得益于“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等一系列国家重要战略,「大西南」的战略地位升级,首先在通道建设上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基建投资总额较“十二五”期间增长65.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0%)的2倍多;迈入“十四五”,基建投资总额约3.5万亿元,占比全国的17.7%,大投入持续。有鉴于此,内部联动、外部开放不畅通的壁垒被逐步打破,枢纽地位逐步凸显:对内,是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极核之一,助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对外,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向南连接“两亚”,向北辐射亚欧大陆,扩大沿边及内陆对外开放。作为重要战略极核的西南地区,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有望进一步优化,优势、特色产业有望释放潜能。

除此之外,世邦魏理仕商业地产专家还分别从办公楼、商业、仓储物流等角度,就成都在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相关产业的情况做了说明。

根据世邦魏理仕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成都占比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写字楼总新租面积的10%左右,排名仅次于京沪深,位列全国第四。成都在人才、创新等方面的要素优势持续吸引企业来蓉投资。而在2023年成都甲级写字楼新增需求中,近三成的租户来自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已成为支撑的中坚力量。根据规划,到2027年,成都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将分别超过20%和15%。借此,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行业有望为成都写字楼市场持续注入新动能。在2024年,成都优质写字楼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万平方米,市场竞争与租户需求升级之下,运营能力是决定楼宇致胜的关键。目前,存量时代已至,截至2023年末,成都写字楼存量中楼龄在十年以上的项目超40%,这一比例在传统商务区更是高达近60%,焕活存量生命力迫在眉睫。世邦魏理仕认为物业硬件、产品组合、租约管理及租户服务是资产运营的四大核心关注点,业主应因地制宜的调整策略承接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2023年,成都新开业和在建的购物中心在物业形态上寻求突破创新,借助中庭浮岛、屋顶空间、户外广场、天桥等空间设计布局,并结合丰富的主题活动,强化购物中心的目的地特征,提升社交传播属性,打破传统盒子形态的固化。例如,2023年末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天府大悦城,打破传统封闭立面,牺牲大量商业面积,在L4-L7挑空呈现近30米高的8000平方米的开放式空中花园。另外,成都非标商业供应逐年攀高,2023年共迎来14个项目开业,合计49万平方米,首次超过传统商业,引领供给侧,其中社交、邻里中心主导。2024年,成都还将迎来13个非标商业合计约55万的新增供应,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发布会现场,看度新闻记者也就成都目前的商业地产经济现状及相关经济产业未来的发展情况,采访了世邦魏理仕西南区董事总经理谢凌。谢凌告诉记者,从相关数据来看,2023年成都的经济逐季稳步回升,其中餐饮、文旅引领消费市场加快复苏;消费市场的活力有效转化为相关行业的办公需求,例如食品酒类、运动品牌、3C电子等消费需求衍生出办公需求。第四季度成都甲级楼宇吸纳量录得4.2万平方米,为近两年来单季度最高水平。

谢凌说,在促消费,扩内需的背景下,成都的商圈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同时,成都也正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伴随着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成都零售物业市场逐步迈入非标准化时代,一方面,新项目在物业形态上寻求突破创新,打破传统盒子的形态;另一方面,存量物业积极地焕新升级;2024年,非标商业的供应量将再次超过传统商业。这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体验。今年1月,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落地成都高新区,总投资630亿。谢凌表示,知名企业的落户,无疑显示出企业对成都发展的坚定信心,并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汇集成都,从而提升本地产业配套率,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