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回应被辛巴称为预制菜:是调味料!预制菜国标出炉能否消除偏见?
近日,网红辛巴在直播带货时大赞预制菜,称孩子吃预制菜更健康更卫生,引起网友热议。1月21日,辛巴在直播间回应预制菜言论,称自己是被断章取义,说的是让大家去吃好东西,不是让去吃垃圾坏东西,并表示“老干妈、奶粉都是预制菜,这些都是有工匠精神的国民品牌,预制菜只是执行标准的问题,为什么要把我推出来。”
网友纷纷表示:“老干妈不是调味品吗,跟预制菜有什么关系”“调味料成预制菜了?”“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吃了这么多年老干妈第一次知道这成了预制菜了?”……
针对这一争议,1月22日,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回复称:“我们的油制产品是调味料,原材料在产品背面标示的很清楚,油辣椒产品并不归类于预制菜,公司接到辛巴直播中提及的这个问题反馈后也在处理调查,如涉及侵权老干妈名誉,也会进行维权。”
拒绝防腐剂 预制菜国标即将出炉
据报道,近日,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的话半年内便会有结果。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同时必须冷链运输。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此举将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
国标的缺失,被认为是目前预制菜陷入舆论困境和行业乱象的根本原因。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预制菜过去几年出现井喷式发展,这不仅体现在产业规模,也体现在标准数量上。据报道,目前现存有效、经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发布的预制菜团体标准、地方标准有164个,加上一些企业标准,总数超190个。但这些标准至多属于行业标准,对预制菜发展或许能起到引导作用,但却没有唯一性和强制性。去年9月,教育部认为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原因就是“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
预制菜国标能否化解社会大众的担忧吗?据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参与了本次预制菜国家标准体系的构建及相关标准制订。所长王凤忠接受采访时表示,国标历经近一年调研,并在行业内进行过多次征求意见,最终于2023年年底形成报送稿,送审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王凤忠看来,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起初有观点提出禁止使用添加剂,但范围太广了,其实盐、糖、味精、酱油也是非常重要的添加剂,所以最后决定禁止添加防腐剂。”王凤忠解释,之所以不允许预制菜添加防腐剂,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社会关切的回应。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秀丽表示,从根本上来说,决定食品保质期的并不是防腐剂,而是坏细菌的滋生情况。“其实除了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低温、真空、冻干、干燥、高渗、高酸度等,这些办法效果不一,成本也不尽相同。”在禁止添加防腐剂的同时,预制菜国标报送稿指出,预制菜的贮存、运输及销售环节要保持冷藏或冷冻条件。
国标有变化 预制菜范围将缩小
去年,“预制菜进校园”一事引起了广泛讨论,一些学校食堂使用预制菜料理包,都不用锅加热,直接热水烫一下就装盘端给学生,引发巨大争议,多地家长也在各大平台上表达了担忧。
预制菜也叫料理包,就是将可食用原料经过预加工制成半成品或成品产品,根据需要配以各种辅料,一般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类食品,具有保质期长、食用方便等特点。
由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预制菜》团体标准,是目前行业内认可度最高、应用最广的标准。根据该标准,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依据这个定义,业内将预制菜分为四大类:即食(如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如速冻汤圆、自热火锅);即烹(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净菜)。
“但是在未来,即食类预制菜可能要被拿出去,即预制菜需要在加热后方可食用,”王凤忠透露,“过去预制菜就是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这给了不法商贩可乘之机,也给消费者带来认知不便。”
目前来看,不少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抵触心理,认为“我都下馆子了,餐厅还给我吃预制菜?”认为预制菜的口感不如新鲜出锅的菜肴,并且缺乏绿叶菜,长期食用会营养不良、长胖。但也有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高,觉得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从人变成企业,感觉更加有保障。
资料综合:中国新闻周刊、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