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交响乐团23/24乐季音乐会“一封来自作曲家的信” 今夜上演
在音乐的海洋中,有一种力量能够穿越时空,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1月26日,成都交响乐团23/24乐季音乐会“一封来自作曲家的信”在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用音乐诠释作曲家的深情,带观众进入一个别样的情感世界。本次音乐会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引领观众进入作曲家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创作情感与灵感源泉。
成都交响乐团常任指挥、青年指挥家林木森执棒,携手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单簧管演奏家王滔带来两位来自美国的著名作曲家——塞缪尔·巴伯、阿隆·科普兰的经典之作。塞缪尔·巴伯的《柔板》(作品11号),阿隆·科普兰的《单簧管协奏曲》和《阿帕拉契亚之春》,三部作品让观众领略到美国音乐史鲜亮的一角。
音乐会在塞缪尔·巴伯的《柔板》(作品11号)的动人旋律中拉开帷幕,作为巴伯最著名的作品,《柔板》以音乐中的哀婉凄绝而闻名。采用降b小调写作而成,用一个悠长的级进式旋律线条作主题,以主属较严格模进的形式,持续不断地反复七次。通过音色不断变化、音量不断增强,经历能量积聚再到能量释放的过程,形成一个拱形的旋律结构形式。在音乐结构上,由于运用对位手法,同一主题的不断模进,有时又出现叠置,颇具赋格音乐的魅力,使得音乐的发展丝丝入扣,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音乐在集聚能量的同时,深深触动了听众的心弦。
紧接着,由当今国内最受瞩目的单簧管演奏家王滔带来的《单簧管协奏曲》上演。作曲家阿隆·科普兰众多佳作的音乐元素来自于美国本土音乐,作为第一位被认为有本土风味的美国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观众可以闻到山谷、牧场的清新芬芳,可以听到富有动感的爵士乐元素。这是科普兰唯一一首单簧管协奏曲。这部作品不仅重拾了他在20年代喜爱的爵士风格,曲中用精简的素材进行扩充发展,还融入了巴西民谣和美国通俗音乐元素。虽然这部作品的旋律比较简洁,但是其中的演奏技巧十分高超,在二十世纪众多的单簧管作品中脱颖而出。
演奏中,乐队中的钢琴与竖琴的叮咚声营造出非常美妙的气氛。最后的快板部分带有爵士乐元素,王滔独奏单簧管在这个段落中独擅胜场,不使用管乐器而选择只用弦乐加钢琴、竖琴,使得独奏乐器的音色格外突出。在场观众们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随着音符的起伏,感受音乐的流动。
音乐会的最后一部分是阿隆·科普兰的《阿帕拉契亚之春》。这部作品是科普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舞剧《阿帕拉契亚之春》是科普兰和著名舞蹈家玛莎·格雷厄姆一起合作的作品,受伊丽莎白·科普拉格·库立基基金会委托所作。作曲家以美国边境生活为题材写了三部舞剧,这部《阿帕拉契亚之春》是最后一部也是上演频率最高的一部。舞剧于1945年获普利策音乐奖,并作为1944年至1945年演出季的杰出剧作而获得纽约音乐评论界奖。在舞剧公演后的第二个春天,科普兰便将这部舞剧改变为管弦乐组曲。管弦乐组曲共有八个小乐曲,科普兰用通俗的音乐和成熟的技法将美国风格融入其中,使作品更具独创性和民族性。在音乐会中,成都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以其精湛的技艺,将这部作品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场音乐会如同作曲家的一封深情告白,在这封来自作曲家的信中,音乐成为了他们与观众沟通的桥梁,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这场音乐会不仅让观众欣赏到了三部美国作曲家的经典之作,更让他们深入地了解了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和情感世界。这是一场音乐的旅程,让观众在旋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
音乐会在掌声中圆满落幕。成都交响乐团将继续以音乐为载体,传播美好,传递情感。在未来的成都交响乐团2023-2024乐季音乐会中,他们将带来更多精彩演出,为观众呈现更多美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