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时评|“怒怼乘务员”男子遭声讨,不是拍视频就能当“判官”

来源:看度新闻 2024年02月23日 22:44

2月21日,K511列车,网曝多名乘务员半夜在餐车吃饭,有乘客认为被打扰,便让他们小声点,随后双方发生争吵。

据视频中的内容,其中一名乘务员称刚起床接班,吃个饭很正常。有乘客表示现在已经半夜12点了,希望对方声音小一点。后续乘客还说,这里不是你们待的地方,你们用餐要去其他地方。

image.png

对此,22日,@广铁长沙客运段 发布情况说明称: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后,就列车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影响旅客休息问题,对当事列车员进行批评教育并考核处理。向受影响的旅客表示诚挚的歉意。

该事件引起网友热议,多数网友认为乘客的有些话说得不合理,对乘务员缺乏尊重,表示这次站乘务员一边,不是谁拍视频曝光谁就有理。

随后,“央媒把铁路官方给打脸了”也冲上了热搜榜第一名!央广网评论道:餐车本就是用于就餐,无论是乘客还是乘务员都可使用。在春运等运力紧张时节,将空闲餐车充分利用起来服务旅客,原是有温度、人性化的方便之举。乘客对在餐车区休息可能遇到的嘈杂情况应有所预见,提意见也可采用正常渠道和更好的沟通方式,上来就举着手机拍摄并言辞激烈只会激化矛盾。不是谁拍曝光视频谁就天然有理。面对乘客的不当言行,乘务员大声理论,才由此引发广铁声明中提到的“影响乘客、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而广铁看似“不护短”的致歉,恰恰让公众担心是否会助长“手机判官”风气,更不宜有“谁闹大谁得利”的误导。出门在外旅途不易,容易疲惫烦躁,还须互相理解体谅,采用更恰当的方式沟通、化解矛盾,共同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

据业内工作人员介绍,列车乘务人员往往与旅客错峰用餐。在非旅客用餐时间段,乘务人员有时也会在餐车内召开会议,处理问题等。记者翻阅《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旅客运输规程》,也并未见到“乘务员不允许在餐车就餐”的规定。

其实在该事件里,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乘务员应该在哪吃饭,而在于这位“手机判官”混淆了维护权益与滥用权利的概念。在他心中,服务人员仿佛低乘客一等,就不配在乘客餐厅吃饭。也正因为他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才自导自演了这出“自我网暴”的荒唐行为。广铁那条不得人心的通报,也被网友称为“无底线的跪式服务”,看似“不护短”,实则“拎不清”。如今互联网越来越发达,许多不公平、不正义、不合理的事件也得以暴露在阳光下,但不是谁拍视频曝光谁就有理,并非手持镜头就能当“判官”,舆论更不是任某个人摆布的工具。是否合理、是否公平,广大群众的心里总有一杆秤。

正是春运客流高峰期,高铁车厢里难免出现各种矛盾与问题。出门在外,谁都会有心烦的时候,如果大家能多些换位思考,少点“玻璃心”,多点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也许很多矛盾都能避免。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出行,比争个对错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