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爱耳护耳,别踩这些“坑”
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耳朵就是思维的大门,它让我们聆听到了整个世界的声音。
今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听力损失者2.5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780万,居各类残疾之首。
日常生活中爱耳护耳如何避免“踩坑”?怎样保护好自己的听力?一文了解。
细数那些有损耳朵的坏习惯
棉签越捅越深
棉签看似柔软,但如果错误使用会将耳屎越推越深导致耳屎堆积。一旦积压太多太深就可能压迫到鼓膜影响听力。
耳勺刮伤耳朵
利用耳勺掏耳时,首先应当观察周围环境,确保不会被他人突然撞击。否则,发生撞击时硬核的耳勺可能会戳伤外耳道,导致细菌感染,诱发中耳炎,严重的甚至可能捅穿鼓膜,影响听力。
耳勺共用交叉感染
跟指甲钳一样,耳勺非常容易被当做公用工具。每个人的耳道里藏着许多细菌,一旦消毒措施不到位可能互传细菌,甚至染上传染病。
怎么判断耳朵已经出现损伤呢?请大家自查以下现象。
误会他人,答非所问;
看电视听广播音量开得很大;
听不清高频声,如z、c、s、zh、ch、sh;
让别人再说一遍;
噪声环境下交流困难;
别人发现你讲话声音大;
耳鸣;
打电话困难。
掌握正确的用耳姿势
科学掏耳
掏耳朵时不要用发卡、掏耳棒等质地较硬的工具,实在要掏耳朵,一定要用棉签等柔软质地的工具,切忌用力掏耳朵。
正确的掏耳方式是耳朵朝下,用棉签轻轻地转几下,让耳屎受重力作用自然掉落,难以掏出的大块耳屎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
洗澡、游泳后及时清理耳朵
洗澡及游泳之后要及时用干燥柔软的毛巾以及棉签擦拭及清理外耳道,防止水长时间停留耳道,造成耳道感染。
减少戴耳机次数
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耳机的次数,需要经常使用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此外,尽量选择在安静的环境下听音乐,而且头戴式耳机会比入耳式耳机对听力损害更小一些。
远离噪音场所
酒吧、ktv虽然可以缓解压力、释放情绪,但是也建议不要经常出入这样的噪音场所。
正确的擤鼻涕方式
擤鼻涕时不要两边鼻孔同时堵住,应该一边擤完再擤另一边,让鼓膜两边保持相同的气压,防止鼓膜损伤,当然也不要太用力,防止鼻分泌物进入耳道,造成感染。
资料来源:成都疾控、新华网、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