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春雷响,万物长,今日迎惊蛰!

来源:看度新闻 2024年03月05日 07:11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3月5日,迎来“惊蛰”节气,“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这一天,意味着春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万物开始复苏生长。

惊蛰,它用“春雷始鸣”宣告“寒冬已去”,用“草木萌动”化解“千里冻土”,用“蛰虫初醒”唤起“万物生灵”,用“天气回暖” 孕育“春色喷薄”,用“桃花初绽”预告“十里芳菲”......

640(1).jpg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惊蛰之日,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早春的桃花,开始盛放了。

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鸟。这个时节,黄鹂感受春阳之气,开始鸣啼。这番热闹的鸣啼,可视作春暖花开之庆也。

三候鹰化为鸠:“鸠”即布谷鸟,古人看见此鸟,以为老鹰所化。在他们看来,这所化之鸟,“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

1709518042624.png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那么惊蛰这天,成都人在做什么呢?

吃梨子吃炒豆

惊蛰虽是“九九”之时,但因冷热空气交替,所以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在这个时节,可多食用些润燥的食物。因天气变化大,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除了吃梨的食俗,旧时成都人也有在这一日给娃娃们吃炒豆的习俗。

抱蚕子供蚕神

民谚有云:“二月惊蛰抱蚕子。”惊蛰时节,惊醒百虫,自然包含了能够吐丝的蚕。自古以来,成都被称为“锦城”,从传说蜀人嫘祖发现蚕丝开始,到蜀山蚕丛氏发展栽桑养蚕的技术,再到以蚕桑丝绸兴邦,这片土地与丝织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丝织业发达的蜀地自然也有许多蚕农。随着惊蛰到来,他们也开始了忙碌。

蜀地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丝织业发达,其织造的蜀锦闻名天下,同时祀拜蚕神之习俗十分盛行,还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修建大大小小多处蚕神庙。在惊蛰这天,养蚕多的农家则要将自家的蚕卵或者刚孵出来的蚕宝宝,供在点燃香烛的神像面前,而点燃的香不能有味道,还用刀头、鸡或鱼祭祀蚕神。

20220309acdfd1a5cba444a6b2e3d82db2d0b8b1_m_4bf2c2a37e7e171b697e1df044cc5dcb.jpg

北宋木刻套色版画《蚕母》。图据:温州博物馆官网

养生小贴士

惊蛰后天气转暖,气温回升较快,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有时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因此,惊蛰时节人们需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春笋、油菜、香椿、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

起居上宜早睡早起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平气和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