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2023年我国发布国家标准2902项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供给比例达到40%左右

来源:看度新闻 2024年03月27日 16:18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3月27日发布《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报告指出,2023年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国家标准方面,2023年,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902项,批准发布国家标准样品225项。截至2023年底,国家标准共44499项,国家标准样品共4164项。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加强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以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新增发布农业农村领域相关国家标准169项,发布工业基础标准126项、高端装备制造标准41项;公共服务方面,发布一批冰雪运动国家标准,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并制定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中医临床等卫生健康相关标准50项,守护群众健康;绿色发展方面,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餐饮业反食品浪费管理通则》等一系列国家标准;消费品领域,在婴童用品、家用电器、化妆品等重点消费品领域制定国家标准241项,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

同时,2023年,我国关键技术领域标准供给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供给比例达40%左右。在北斗导航、载人航天等重点领域开展7项北斗卫星导航标准、14项空间科学标准研制攻关,推进了100余项北斗应用标准研制。在集成电路、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开展了200余项国家标准研制。新增备案行业标准4141项,其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1902项,占比45.9%。

在地方标准方面,备案地方标准10751项;团体标准方面,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布23162项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方面,企业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标准546160项,涵盖产品932124种。

此外,我国积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2023年,首次制定标准化人才培养文件,并首次开展国家标准实施数据统计调查,调查显示国家标准实施有效率达93.7% 。过去一年时间,我国积极推动国际标准体系建设和完善,持续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共转化国际标准999项,我国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等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为96%,工程机械、化工、铁合金等装备制造领域和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超过90%。

报告还进一步显示,标准推动地方高效能治理更加有为。

从区域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标准活跃程度较高,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北京、上海等地位居第一方阵。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标准化工作能力在不断增强,四川等中西部加速发力。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自我声明公开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位居全国前十的省份有一半来自中西部地区。

标准化区域协同力度也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沿黄九省(区)亮点纷呈。

如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聚焦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在数字政府、文化旅游、公共交通、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三省一市共同发力,制定《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区域协同地方标准36项。京津冀三地在交通、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商务、人力资源、文化旅游、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制定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86项。

资料来源:中国之声、中国新闻网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