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革命家、作家、书法家马识途去世,享年110岁
他曾与巴金、沙汀等人并称为“蜀中五老”,名号流传甚广,成为四川当地的一段佳话。
他有过一段令人唏嘘却动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并以此为原型创作成书。
他叫马识途,当代作家,他的人生,比电影还传奇。
3月28日,记者从马识途家人处获悉,革命家、作家、书法家马识途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8日晚19时25分去世,享年110岁。
马老在书房里 (2024年1月9日摄)图据封面新闻
40年不悔:成为作家的道路并非坦途
马识途1915年1月在重庆忠县出生,原名马千木,家境殷实,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大户人家。在“一二·九”爱国运动后,马识途放弃了想要工业救国的思想,后经湖北省委组织部长钱瑛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底,国民党制定了反共秘密文件《共党问题处置办法》。马识途所在的湖北恩施,是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由陈诚亲自坐镇。陈诚一口气在鄂西建立起8个特务组织。
对此,中共南方局确立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十六字潜伏方针。
也是在这一年,马识途被任命为鄂西特委副书记,与鄂西地下党组织的重要成员刘惠馨结婚。马识途欢喜得赋诗纪念:
我们结婚了
在一间阴湿的破屋里
桐油灯代替喜烛在辉映
我们找到了主婚的人
却不是我们的父亲和母亲
而是我们生死相许的爱情
但是战乱时期的幸福总是格外短暂。1940年,由于特委秘书的变节,鄂西特委蒙受了巨大损失。“我的爱人和小孩都被捕。省委书记和我爱人牺牲,小孩儿被扔掉了,我找了20年才把她找到。”马识途重提这些,平静得像在讲别人的故事。
刘惠馨牺牲时,怀里的婴儿才两个月。后来据特务招供,本来是要收养这小孩,将她培养成国民党特务来对付共产党,但后来还是放弃,怕孩子长大后成为一颗定时炸弹。
由于鄂西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时局异常凶险,马识途奉命前往昆明,报考西南联大中文系,从一年级读起,一读4年。
这意外成为马识途写作的开始。1942年,马识途开始创作《夜谭十记》。在地下工作中诞生的作品注定命运多舛,《夜谭十记》书稿几度夭折,几度重启,从开始动笔至作品完成共40年。一部小说跌宕起伏的命运,浓缩了一个国家的苦难与重生。
40年而不悔。马识途给自己的书房取名“未悔斋”,取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之意。
笔耕不辍:106岁后,他连续推出了三本新作
“乘着余霞满天的光景,大写特写。”这是马识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很好地道出了他的写作热情与目标。
他一生笔耕不辍,如果要开出他所有作品的书单,名目将是惊人的。仅是近年出版的《马识途文集》就有12卷,足足480多万字,汇聚了他文学生涯各个时期的作品。
图为马识途与慕津锋(左)
作家慕津锋上一次看望马识途,是2023年10月15日。他写道:“当万梅老师把我们引进书房时,马老正坐在他的书桌旁低头看着什么。一位即将110岁的老人,每天还是这样勤奋,不是在学习、阅读,就是在写作、练字。这实在让我这个后辈敬佩不已。马老的勤奋在作家圈是出了名的。五年不见, 106岁后的马老在一年半多的时间内,连续推出三本新作,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实在让人惊叹。”
2020年6月,已经106岁的马老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自己历时近40年创作完成的新作《夜谭续记》。这本书的创作,源于它的“前传”《夜谭十记》。《夜谭十记》是马老呕心沥血从1936年开始最初创作到1982年出版,历尽46年之功写出的一部文学经典,其时间之长,在中国文学史上实不多见。《夜谭十记》以旧中国官场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讲述了一个个看似难以想象却十分真实的奇闻逸事,让人看到了旧社会人情世态的冷酷、伦理道德的虚伪和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险恶。
一年半后,2021年10月,马老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又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学术专著《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这本书能创作完成,源于2019年11月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鼓励研究古文化、学识古文字,更好传承发展。马老看到此消息后兴奋不已,他深感自己身上也有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时,他想到自己曾有一部未创作完成的“搁置书稿”应该继续完成。
三个月后,2022年1月,马老又在人民出版社推出了自己的第三本新作《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该书共分五卷:文人、友人、亲人、凡人、洋人。历时四年的不断修改,这本马老回忆人生故交的散文著作终于在他108岁时出版了!字里行间,马老用自己的笔深情讲述了鲁迅、郭沫若、周扬、巴金、闻一多、黄宗江、周有光等他在百年岁月中所认识的、结交的、遇到的那些让他钦佩与感动的朋友、亲人。这些人中有的是已进入历史的大家、名家、英雄、烈士,有的则只是寂寂无名的平民百姓,但他们都一直鲜活地存在马老的记忆中。
问及写作秘诀,他说:“写东西经常要抱一个快乐的态度,就可以写得好一点。”更重要的是,在他眼里,写作不是为了成就,而是——“我喜欢我就写,我心里想说我就说出来。”
110岁生日,要和亲友打平伙搓一顿
这位永远年轻的革命者和写作者,如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扎根历史与大地,砥砺深耕,令人感佩。在这个不平凡的日子里,马老与其亲朋好友,将延续往年的传统,以再平凡不过的一顿AA制聚餐,欢庆生日。
生日前,记者致电马老女儿马万梅,谈及即将迎来的大寿,和外界热烈的关注,马万梅直言:“马老很平静,一切如常。”马老良好而固定的“生物钟”依然走得非常精准:每天早上6点过醒来,马老就在房间迎着晨光做他的自创养生操,一招一式,利落干脆。马万梅说:“老太爷自编健身体操,常年累月,每日清晨,坚持不断。”多年来,马老自创了很多长寿秘诀,包括编写老年软体操“十段锦”,顺序是从头顶到脚面。洗面、揉眼、搓脸、揪耳、敲腿……他还创作了一首朗朗上口的《长寿三字诀》:“不言老、要服老;多达观、去烦恼;勤用脑、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饱;戒烟癖、饮酒少;多运动、散步好;知天命、乐逍遥;此可谓、寿之道。”
生活照旧,但马老对自己的110岁,还是有所期待。马万梅笑言:“他这几天想起来就问,今天几号了。不过整体情绪没什么大的波动,可以说,他正静待110岁生日来临。”
“不做生,不接访,不收礼。”这是马老定下的规矩,但每年过生的当天,他都会和几个老朋友一起聚餐,以“打平伙”的方式,在食堂“搓”一顿。今年也不例外,“AA制,辞旧迎新!他的几个老朋友,像李致那些都会来,王火因为身体原因,今年缺席了。”马万梅有些遗憾,对于外界关心马老,祝福马老并渴望见到马老的朋友,马万梅表示感谢,并表示,她会在生日当天用图片和影像记录下那些珍贵的时光,通过朋友圈,与大家分享。
在早年接受采访时,马老对长寿还有另一种解读:“吃得,睡得,走得,写得,受得。”他补充说,最重要的是“受得”。
何为“受得”?我们不妨在马识途下面这段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经过折磨,必须经过困难。没有经过磨难,要想成功一个什么事情,办不到的。”
就在2024年1月13日,农历腊月初三,马老过110岁生日时,马万梅还发来一份马老自拟的文稿《十龄记》。
一、年龄:
1915年-2024年,110岁。
甲寅年腊月初三出生于四川忠县,名马千木。
二、党龄:
1938年-2024年,86年。
入党以后誓志终身革命,更名为马识途。
三、学龄:
30年。
5岁启蒙,16岁完成初中学业后,1931年到北平考入北平大学附高,1933年离开北平到上海,考入上海埔东中学继续高中学业。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一年后因抗战爆发离开南京,1941年先考入四川大学,一月后收到西南联合大学录取通知书后退学,同年进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后转中文系语言专业,1945年毕业,获语言学士学位。1937年在黄安七里坪党训班学习半年。1980年在中央党校高研班半年。
四、工龄:
1936年-2009年,51+22年。
1936年参加革命(加入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南京秘密学联小组),至1987年从省人大正式离休后,仍继续在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岗位上工作到2009年。
期间,曾在党内担任过不同的领导职务。并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荣誉委员,四川省文联主席、名誉主席,四川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等。
五、艺龄:
1935年-2022年,87年。
自1933年以马质夫笔名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文章起至2022年, 在大大小小各类杂志报刊上发表文章不计其数,正式出版的书籍有29本,其主要的文学作品收录在由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马识途文集》(十八卷)中。
六、会龄:
1961年-2024年,62年。
196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荣誉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五届28年)、名誉主席。
七、书龄:
1920年-2004年,104年。
自幼习隶,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书法展。并在北京、成都、重庆、忠县举办过个人书法展,其中,北京三次,成都四次,重庆一次,忠县一次。
八、社交龄:
1978年10月,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出访欧洲;1993年,带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意大利;曾被定为世界笔会中国联络人;
1999年,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立,担任理事长四十年,进行国际文化交流。
九、奖龄: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曾多次获文化部门各类奖项。最近的2023年12月获四川省作家协会颁发的“四川省杰出作家奖”,其所著的《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一书获四川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另有二项终身成就奖:(1)2012年9月,全美中国作家协会联谊会颁发的:美国首届东方文豪终身成果奖;(2)2012年12月,四川省文联颁发的“四川文艺终身成果奖”。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中国艺术报、川观新闻、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