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限速、骑行管理、行为规范…如何安全文明骑行?环城生态区绿道骑行新规出炉
当下,环城生态区环线100公里绿道,已成为备受市民、游客青睐的户外骑行线路。
据统计,骑游人数累计已上千万,伴随骑行线路的“火爆”,随之而来的骑行安全问题,牵动着每一位市民游客的心。如何向市民提供一份有指导意义的规范和指引?成都尝试开启探索。
为规范环城生态区绿道日常骑行管理,保障骑行安全,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绿道骑行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现已印发。
《办法》主要内容是什么?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何规范?一起来看:
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办法》所指环城生态区绿道,是指成都市环城生态区范围内的100公里环形主干绿道及其他绿道,涉及12个区。
在环城生态区绿道进行的日常骑行活动适用于本办法。在环城生态区绿道举办的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等活动不适用本办法。
环城生态区绿道的通行管理按照安全通行、右侧通行、有序畅通的原则实施。
设施建设和管护
《办法》要求,绿道管理单位在易发生安全事故风险的路段,应当采取施划骑行、步行道路分隔线等措施,实现人非分离。同时,在环城生态区绿道沿线出入口、陡坡、长下坡、急转弯、临水、视野盲区等必要位置,绿道管理单位应规范设置交通信号灯、监控设备、减速骑行警告标志、安全骑行速度提醒标志、道路标线等交安设施和标识,并确保正常使用。
在城乡道路与环城生态区绿道的平交路口,城乡道路管理单位应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设置交通信号灯、监控设备、道路标线等交安设施和标识,并确保正常使用。
同时,绿道管理单位应结合驿站,在环城生态区绿道沿线设置治安消防点、医疗点位和应急设施设备,建立应急救援服务队伍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
限速要求
应按照高风险路段及人流密集区域最高速度不大于15km/h、其他路段最高速度不大于20km/h的原则设置。
车辆管理
《办法》要求,环城生态区绿道只允许人行和自行车通行。因管理养护、农业生产、园区运营等确需进入环城生态区的车辆,需提前向绿道管理单位提出申请同意后方可进入。消防车、救护车、应急救援车、警车、工程救险车等在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可进入环城生态区绿道。
在环城生态区绿道内提供共享(含租赁)自行车服务的运营商,应为车辆配备安全头盔。同时,鼓励共享(含租赁)自行车运营商建立健全骑行保险理赔机制,为用户购买保险。自行车应停放在专用停车区、驿站等指定区域内。
行为规范
《办法》提出,行人和骑行人员在环城生态区绿道内应遵守沿途设置的各类标识、标线及入园须知。骑行人员应靠右侧骑行,主动避让行人。
《办法》提到,在环城生态区绿道上不宜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不得摆摊设点、放风筝,影响绿道正常通行或危及其他游客安全。鼓励在环城生态区绿道上骑行时应佩戴安全头盔等防护用具。
骑行时应避免下列不文明行为:
(一)酒后骑行、逆向骑行、并排骑行;
(二)单手骑行、双手离把或者手中持物;
(三)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
(四)牵引、攀扶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
(五)违规搭载人员;
(六)牵引宠物;
(七)其他不文明骑行行为。
同时,成都天府绿道微信小程序还开设了骑行专区,从线路玩法到道路救援,还有详细的施工绕行图文介绍,为市民们的绿道出行提供保障。
春日正好,明天就是周末了,大家不妨约上伙伴,相约一场快乐的绿道骑行。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办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