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4月1日,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达33.8%。随着低空飞行活动的日益增多,低空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成效也将逐步显现,未来几年我国低空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4.6亿元。
沃飞长空AE20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飞效果图
今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杨岭表示,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四个环节。2023年,低空经济规模贡献中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贡献最大,接近55%,间接产生的围绕供应链、生产服务、消费、交通等经济活动接贡献接近40%。此外,随着低空飞行活动的日益增多,低空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成效的逐步显现。
聚焦低空经济前沿赛道,报告显示,2023年,受到低空经济政策驱动以及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商业化进程的提速影响,中国eVTOL产业规模达到9.8亿元,同比增长77.3%。预计2024年eVTOL产业将迎来第一轮商业化爆发周期,规模将大幅提升,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95亿元。
在民用无人机领域,报告认为,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日趋成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民用无人机已经成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主力机型。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1174.3亿元,同比增长32%。
杨岭认为,下一步需优化政策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各地发展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及配套鼓励政策。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落实相关条例和法规文件,规范民用无人机生产活动,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在低空基础设施、飞行器制造、应用示范、运营服务等低空产业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建设一批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创建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城市,发挥智慧农林、休闲服务、旅游观光等片区资源禀赋,推动产业协同、资源共享。
资料来源:经济参考网、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