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园会将至,主会场核心场馆有哪些特色和亮点?一起来看
4月26日
2024成都世园会将如约而至
在龙泉山以东的广袤土地上
一座座融合艺术与自然的建筑
已经在世园会主会场拔地而起
主会场核心场馆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建筑背后又有怎样的设计灵感?
一起来看~
巨型“芙蓉花瓣”组成迎宾大门
人间四月天,正是赏花时。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东南侧,几栋形态轻盈的钢质建筑相连,构成了一朵16米高的“芙蓉花”。站在“芙蓉花”下,抬头就能看见飞机穿梭于蓝天的美丽风景。
“从飞机上看综合服务馆,能看到盛开绽放的芙蓉花形态,这次我们送给每一个落地成都的外地旅客的一份惊喜和礼物。2024成都世园会的‘大门’已经向世界敞开。”设计团队这样说。
“芙蓉花”的形象不是独立的,道路、场馆、构筑物等像是茎秆和花瓣,当它们合在一起,才是一朵盛放的“芙蓉花”。”这三座伞形构筑物以“汉阙”为设计灵感,构成了“芙蓉花开”的灵魂部分。
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当前,全国现存汉代地上石阙共47处,其中24处在四川。古朴端庄、巍然矗立的汉阙也见证了巴蜀大地悠久的历史脉动与厚重的人文底蕴。“我们通过提取、抽象、组合,将古朴厚重的‘汉阙’设计为结构轻盈、造型美观的‘大伞’,为它们赋予了更契合2024成都世园会主题的现代感。”综合服务馆主创设计师王睿说。
“芙蓉花”和“古汉阙”的完美融合,以大气磅礴的线条勾勒出海纳百川、喜迎四方宾朋的气魄,开启了2024成都世园会的万千景象。
从大地破土而出的植物馆
作为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国际园艺展区的核心建筑,植物馆以植物作为空间和展览的核心,旨在为珍稀植物生长服务打造一个“珍稀植物的家”。
在对比了“根须”“叶脉”“春笋”等几个概念之后,设计师回归于植物最朴实的本质——“种子”。种子,是植物生长发芽的生命起点,也暗含着探索未来栖居方式的开端,更代表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生态关系之始。“种子也意味着潜藏土地、破土而出的力量和希望。”植物馆设计师翟长青说。
本届世园会植物馆打造了序馆、温室馆、体验馆三个主题展馆,设计师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珍稀植物演变历程的研究,提取生长历程和传播路径等素材,以国际园艺发展为背景,以全生命周期为线索,设计出以植物自身的故事为主题的展陈策划,组成展览空间的组织序列,讲述一曲浪漫绿森的雨林恋歌,一部浓缩植物精华的科学诗歌。
打造可持续使用的永久地标
2024成都世园会全面贯穿绿色发展主基调,充分体现成都公园城市特色。“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的办会理念也在主会场各个核心场馆中得到了体现。
“在设计之初,我们就充分考虑到了‘绿色低碳’这一重要理念,将绿色、环保的设计思路贯穿始终。”2024成都世园会主展馆设计师肖波介绍,结合成都夏热冬冷的气候特点,主展馆优先采用适宜的被动式节能措施,包括设置架空室外活动空间、设置屋顶花园、设置下沉式雨水花园、设置生态树池、采用透水铺装、利用摩诃湖作为蓄水池等绿建措施。
据介绍,主展馆除了在世园会期间将承担各种大型活动、大型展览的功能以外,设计团队还考虑到会后可持续发展利用这一环节。“主展馆将在会后转化为成都东部新区的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永久建筑保留在世园会主会场内,实现功能的可持续性,提升建筑有效利用率的同时,实现世园成果的永续发展。”肖波说。
资料综合:成都东部新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