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又双涨价 共享单车节假日变“刺客” “最后一公里”还骑得起吗?
“最后一公里”又变贵了。近日,有不少网友表示,美团共享单车在清明假期涨价了。具体为起步价从原来的1.5元/15分钟,涨至1.8元/15分钟。此外,哈啰单车也在节假日期间上调了部分城市的价格,涨幅与美团一致,引得不少网友热议。
从1.5元到1.8元,乍一看,这个价格似乎并不高。如果只是下了地铁解决“最后一公里”,一般15分钟内就能到达,只比以前多了3毛钱。但如果长时间骑行,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成本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有网友按此价格算了一下,骑行一小时,最低也要花4.8元。这是什么概念呢?以上海今日油价为例,92号汽油8.05元/升,95号汽油8.56元/升,也就是说,现在骑共享单车一小时,价格已经超过了半升油。问题是共享单车一小时跑出的里程,可能还没有半升油跑得远,关键还得自己脚蹬,严重影响人们对共享单车的观感。
对此,美团工作人员回应称:节假日人力成本、运维成本普遍上涨。故而,共享单车节假日在一些城市价格上浮,节后价格回落,“这已是业内常态”。哈啰单车客服人员则称,由于运营调整,当前车辆价格上调,相关的骑行资费在确认扫码开锁页面、订单详情页面均有提示,有疑问可打开上述页面查看详细资费情况。
节假日,共享单车因人力等因素成本上涨或许有其客观原因,但换个思路看,既然节假日涨价“已是业内常态”了,为何大部分消费者都表示不知道,为何放假前没有广而告知,让消费者在提前知晓的情况下能更自主的选择。已经习惯服务的用户不得不被按头割韭菜,这种背刺感自然令人难受。
事实上,关于共享单车涨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引发热议了。去年,共享单车就因为涨价冲上过热搜,据当时媒体报道,一些城市的共享单车价格涨至1小时6.5元,价格已经贵过了公交、甚至地铁。此外,早在2022年,单车企业就对骑行套餐价格进行过调整,涨幅达到了20%-50%。
共享单车价格为什么涨涨不休?直观来看,主要还是成本问题。共享单车的收入渠道很单一,烧钱的地方却很多:人力、原材料、仓储、物流……但这还不是最烧钱的,共享单车最烧钱的,是它的运维成本。哈啰CEO杨磊就曾在采访中表示,一辆单车每日运维成本为0.3元,每天每辆车的折旧成本是0.6元。也就是说,每辆共享单车每天的运维和折旧成本大概在1元左右,而一辆单车每年就要花费365元。假设共享单车企业投放10万辆自行车,一年的运维成本就能高达三千多万元。这还没有计算丢失、严重损坏等极端情况,最终成本只会更高。
回想2015年共享概念流行时,共享单车以其低价、便捷的优势,迅速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肯定。如今共享经济退潮,在高损耗、高运维成本的压力下,平台为自身存续进行适当涨价合情合理。但企业们也需明白,充当“共享刺客”并不是长远之计,回归服务本质才是硬道理。若一味追求利益、频繁涨价而忽视消费者的接受度和使用体验,长此以往,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损害的行为呢?
当然,如果涨价能为企业带来产业升级的资金,支撑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开展精细化管理,让消费者能在涨价的同时享受到更好服务,大家也能心甘情愿接受适度范围内的价格调整,如此共享单车也才会走得更稳,行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