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重要提醒!气温升高,这件事要重视!

来源:看度新闻 2024年04月15日 11:24

虽仍处“暮春”,但成都的阳光已有几分“毒辣”,据四川气象,昨日午后成都直接冲到了全省高温榜第二名,仅次于攀枝花。截至当天16时,最高气温达到32.7℃,创今年以来的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气温升高,外出游泳、野外戏水的人增多,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据不完全统计,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为“头号杀手”。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让孩子去游野泳!不要让孩子单独外出玩耍!不要让孩子到水边玩耍游泳!

溺水高发区域,请让孩子尽量远离

溺水多发生在河流、湖泊、水库、海边、水塘、水沟等野外水域。

我国幅员辽阔,江河湖海众多,海岸线长,这些开放的区域缺乏安全监管,孩子很容易接近和进入。

4岁以下孩子溺水的高发地点为家里的蓄水容器,比如水盆、浴盆。

5~9岁儿童溺水的高发地点更多的是在水渠、池塘、水库等。

10岁以上孩子的活动范围更大,高发地点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防”

防溺水!暑期警惕!!已进入高发期!!!

孩子要做到“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或戏水;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或戏水;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或戏水;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或戏水;

看到有人落水不擅自下水施救。

家长要做到“四知道”:

知道孩子的去向;

知道孩子的同伴;

知道孩子的活动内容和范围;

知道孩子回家的时间。

同时,各位家长还要紧盯上下学和周末、节假日等关键节点,时常引导孩子远离危险水域,重点强调:遇到他人溺水,不要盲目施救。

当然,也尽量不要让年幼的孩子独自或者结伴外出,尽量不带孩子去不安全的水边活动。

对于溺水,避开这些误区

错误一:

很多人认为溺水时,孩子会拼命拍水或者大声呼救。事实是,口鼻呛水后根本无法正常发声。所以,父母要一刻不停地盯紧孩子。

错误二:

很多人认为会游泳就不会溺水。事实是,野外情况复杂,身体疲劳、被水草缠住、风浪太大等因素都是造成溺水的原因。

错误三:

很多人认为戴着游泳圈和充气玩具就不会溺水。事实是,游泳圈不是救生设备,任何充气玩具都不能代替家长的看管。

错误四:

很多人认为正规游泳场所有管理员和救生员,不会发生溺水。事实是,救生员做不到时时刻刻盯住每一个孩子,能时刻盯住孩子的只有家长。

错误五:

很多人认为会游泳就可以救人。事实是,水中救援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不建议未成年的孩子在同伴落水时贸然下水施救或手拉手施救。

万一溺水了怎么办?

防溺水!暑期警惕!!已进入高发期!!!

1.保持冷静最重要,屏住呼吸,放松全身,这时,身体会自然上浮。

2.尽量把头向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

3.把身上的重物尽量甩掉,比如书包、鞋子。

4.身边的任何漂浮物都要尽量抓住,如木板、树枝等,借助它们的浮力浮在水面,寻找机会抓住建筑物、大树等固定的物体。

同伴溺水了怎么办?

1.立即大声呼救,向周围人求救,寻求大人帮助。

2.拨打110、119、120等紧急救助电话。

3.就地取材,看周围有没有竹竿、树枝、木棍等工具,将其递给落水同伴,让他攀扶,将其拖拽上岸。拖拽时要伏地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

4.将救生圈、水桶、球类或长绳等抛给落水者,助其漂浮待援或将其拉回岸边。

避免溺水,预防是关键,日常生活中,务必注意安全!

资料来源:安全工作与管理、国家应急广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