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 一起回顾“神舟”系列荣耀时刻

来源:看度新闻 2024年04月25日 22:26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实(试)验与应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加固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各项任务。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2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18次飞行。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工作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640.jpg

此次飞行乘组由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组成。其中,指令长叶光富是成都人,曾执行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本次是他的二次飞天,另外两名航天员李聪和李广苏均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18时09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出征仪式。18时10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出发”命令,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640.jpeg

作为川籍航天员,叶光富的再次出征也备受家乡人民的关注,叶光富的家人们隔着屏幕向他和队友们送去祝福,希望他们能圆满完成此次任务。

据了解,此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为: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将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持续发挥综合应用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十八号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

从1999年到2024年,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八号,中国航天人从筑梦、追梦到圆梦,与日月并肩,与星河为伴,在浩瀚的太空写下中国航天的灿烂诗篇。下面一起来看“神舟”系列的发展历程,回顾那些荣耀时刻!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11月21日返回。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image.png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成功发射,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也是第一次在飞船上进行科学实验。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成功发射,此次飞船也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但不同的是,在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里,装有一套拟人载荷系统,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多种重要生理参数:脉搏、心跳、呼吸、饮食、排泄等等,并随时受到地面指挥中心的监控。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这次发射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最后一次“彩排”,除没有载人外,“神舟”四号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升空。神舟五号在轨运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钟安全着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之旅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图片

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并在舱内并列展示了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历时115小时33分,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46圈,历时68小时。航天员乘组指令长翟志刚在太空成功实施出舱活动,顺利完成中国航天员第一次空间出舱,这标志着中国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1日成功发射,这是一艘无人飞船,它的主要任务是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实现刚性连接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成功发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出征太空,其中刘洋是进入太空的第一位中国女性,他们代表中国人第一次入住“天宫”。神舟九号在轨飞行12天15小时,与天宫一号完成两次交会对接试验,分别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和第一次空间手控交会对接。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成功发射,我国第一次应用性飞行,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出征太空。通过神舟十号15天的在轨飞行,进一步考核巩固了交会对接技术,验证了航天员在轨驻留保障技术,通过在轨维修操作、太空授课和飞船绕飞等一系列空间试验和活动,为后续任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成功发射,10月19日,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入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为期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

图片

2021年6月17日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

神舟十二号    

2021年6月17日成功发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圆满完成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三号    

2021年10月16日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进驻空间站。他们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神舟十四号    

2022年6月5日飞赴太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1次太空授课,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被称为“最忙乘组”。

神舟十五号    

2022年11月29日搭载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发射升空。神十五乘组在轨180多天,首次实现了“太空会师”,开启了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时代;圆满完成了4次出舱任务,刷新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半年时间,神舟十五号乘组在浩瀚太空,为中国载人航天史册写下新的一页。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太空会师”后向全国人民挥手致意

神舟十六号    

2023年5月30日成功发射,搭载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这是个具有“全”“新”“多”特点的乘组:首次包含“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航天员类型;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太空飞行;景海鹏成为我国首位四度飞天的航天员,也将是我国迄今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在轨飞行5个月。

图片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开展舱外操作

神舟十七号    

2023年10月26日成功发射。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他们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这也是汤洪波第二次出征太空。神舟十七号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将舱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资料综合:新华社、中国载人航天、中国军视网

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