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一段故事 百年老茶馆的“复活”与“唤醒”
5月1日,“茶馆百年”专题展在成都双流区彭镇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天津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成都市双流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成都市双流区彭镇人民政府特别策划。彭镇观音阁老茶馆保护阐释项目专家论坛也于近日召开,来自建筑、文旅、摄影等各界专家学者齐聚,共探老茶馆的研究与保护,发展与利用。
“茶馆百年”专题展
旧枝抽新芽 百年茶馆留住市井烟火
“止水庵,在治西十里第一桥畔,又名天山阁,祀大士其中,先是柳江水溢,修桥,后建此厌水。”彭镇观音阁老茶馆缘起何处?《双流县志》给出了答案。据生于彭镇的清代大儒刘沅记载,清乾隆戊子年(1768年),第一桥东建止水庵(俗称观音阁)以压制湍急的河水。民国五年(1916年)重建后转为茶馆使用至今,即今日的观音阁老茶馆。
展览对茶馆的历史与保护过程进行介绍
3D打印模型还原观音阁老茶馆建筑细节
走进“茶馆百年”专题展,漫画展墙细致描绘了老茶馆的百年历程,一幅幅展板淋漓尽致展现了老茶馆的风貌变迁。从观音阁到老茶馆,从第一桥冲毁到新建人民桥,这里既留有旧时光的隽永,又如旧枝抽新般发生着改变。展览选取三个代表性时间节点——1824、1924、2024,向大家展示两百年漫长存续时间中老茶馆承载的物质和文化的变化与传承,全景呈现彭镇观音阁老茶馆保护与利用的珍贵价值。展览策划团队负责人介绍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欣赏、感知它所带来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
专家学者齐聚论坛出谋划策
“老茶馆看似从未变过,实则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摄影师钟跃民自2008年起拍摄老茶馆,在他看来,老茶馆是双流乃至成都的一张文化名片,承载着四川人独有的闲适与淡然。如今的老茶馆不仅成为了彭镇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更为大家提供了一种真实且罕有的茶俗体验,以其生活性和传承性,生动展示了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川西茶俗文化。
焕新“逆生长” 文化遗产变身活力源泉
从雷打不动在茶馆“安家”的当地老茶客,到被茶馆氛围吸引前来打卡的摄影师、网红……老茶客每日相聚,新茶客步履匆匆,一幅立体的成都生活图景在这里展开,老茶馆也用自己的方式存续了一种态度,一份属于成都、属于彭镇的生活方式。
2016年,成都市人民政府认定观音阁老茶馆为“成都市历史建筑”
“留下来”的百年老茶馆,怎样才能更好地“活起来”?“在老建筑保护修缮的基础上,可以形成由点带面的机制,进而带动整个片区的活化和城市更新。”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刘弘涛介绍道,彭镇观音阁老茶馆的意义并不只在于茶馆本身,随着茶馆逐渐被更多的人关注,这条街道、这一片区的经济社会有了显著的发展。
古朴与亲切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好奇的目光,人流量带来的商机也吸引了更多创业者来此发展,激活了沉寂的周边商业。目前,老茶馆周边聚集大量当地人、创业者、摄影师、研学师生、游客,成为双流乃至成都罕见的“文化活力源”。复古的、时尚的,原乡的、外来的……新老建筑、新老居民、新老文化“混搭”碰撞,在今天的彭镇老街融合延续,为这里带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