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成都|“五一”假期忙忙忙!成都多个重点项目抢工期抓进度→
重点项目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今年以来,成都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工作理念,深化“六个一批”揭榜挂帅,着力抓细抓实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迭代升级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调度平台,优化完善“行业+综合”协调调度机制,全力推动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和招引促建,推进项目建设提速、管理服务提效、城市发展提质。
1-4月,全市911个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166.5亿元,完成进度38.4%,高于时序进度5.1个百分点。其中,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66.0亿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330.8亿元,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完成投资269.7亿元,切实以有效投资,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当前,正是冲刺上半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坚持“项目为王、干字当头”,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单位项目实施主体责任,聚力提速增效抓存量、优化管理提质量、包装策划拓增量,推动项目工作再攻坚再突破,切实支撑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快建多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力积势。
“五一”期间,成都多个重点项目不停工,一线施工人员坚守岗位抢工期、抓进度、保质量。
京东方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
在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京东方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A标段施工现场,25台塔吊有序运转,百余台装载设备、挖掘机忙碌作业,5000余名建设者铆足干劲、全力奋战,紧抓施工进度。
该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建设周期约34个月,设计产能为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2290毫米×2620毫米),产品主要定位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高端触控显示屏,主攻中尺寸OLEDIT类产品。该生产线的建设将极大推动OLED显示产业快速迈进中尺寸发展阶段,引领中国OLED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对促进半导体显示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助力我国OLED显示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转折。
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项目
走进位于成都双流区的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项目,工人正忙着对设备进行调试。
“4月30日,通威光伏检测中心T5实验室首台设备已经进场。”通威股份光伏技术部光伏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T5实验室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可靠性实验基地,不仅单体面积全球最大,在运营管理和检测能力上也均处于行业前列。该实验室的顺利落成,标志着通威各种新电池、新材料、新组件的可靠性检测评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项目主要开展高效晶硅电池及材料、高效高可靠组件、光伏测试分析和新技术等方向的研究,专注于HJT、TNC、TBC电池及组件,铜互连金属化、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新型光伏组件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的开发,并开展材料与器件的分析表征、组件产品的可靠性测试评估。
当前光伏行业正处在技术更新迭代的窗口期,该研发中心是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为公司防风险、找方向、定位市场的研发载体,也是为行业引领前沿技术发展,培育光伏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白鹭湾数字新经济科创园项目
在白鹭湾数字新经济科创园项目看到,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建筑外部被蓝色安全网和脚手架包裹得严严实实。
位于锦江区三色路333号的白鹭湾数字新经济科创园,由成都传媒集团投资打造。项目紧邻锦江,占地面积41.3亩,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致力于打造适合数字新经济都市工业发展的生态型智慧化产业承载空间。
该项目由高层产业大厦、多层标准厂房以及产业配套用房组成。其中1号楼总建筑面积约87641平方米,建筑结构高度97.90米,采用桩筏基础,主体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板,共计二十二层。
园区正式投入运营并达到成熟期后,年产值预计将达到20亿元,年税收总额达1亿元,间接带动就业岗位2000—5000个,成为助力成都数字经济建圈强链的重要载体空间和技术创新平台。
四川卓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基膜涂覆一体化项目(二期)
四川卓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基膜涂覆一体化项目(二期),两栋U字形大厂房并肩而立,500多名工人分布在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一线,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四川卓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全球锂电负极材料头部企业上海璞泰来投资成立,项目一期已于去年下半年建成投产,作为目前全球领先的基膜生产线,每条线每分钟就有约480平方米基膜产品下线;经过涂膜、切割等工序后,一卷卷锂离子电池陶瓷隔膜成品被快速打包发往全国市场。
正在建设的基膜涂覆一体化项目(二期),紧挨着一期,于去年下半年启动建设。该项目被分成两个标段实施:一标段建设8条基膜生产线,工程建设已完成80%;二标段建设按规划实施,进入场平阶段。“总体进度符合预期,园区管委会也对项目建设给予了很多帮助。”该公司基建部相关负责人说,预计下个月进行二期项目设备调试,陆续实现每两个月投产两条产线的建设目标,预计全部投产后,将新增锂离子电池隔膜产能18亿平方米,结合建成的一期,可达到22亿平方米/年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产能。
联东U谷·新经济产业园项目二期
走进位于成都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的联东U谷·新经济产业园项目二期,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正头戴安全帽,有条不紊地在各自岗位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联东U谷·成都新经济园项目占地130亩,规划总建设面积31万平方米,于2022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由联东集团和成华区全资国有公司东方广益集团共同开发建设。作为省市区重点项目,项目围绕人工智能、数字通信、工业互联网等主导产业,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和现代都市工业载体平台,形成上下游高端产业集聚,打造成聚合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中试成果转化、生产企业总部、产品展示和生产配套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产业空间。项目建成后计划招引120家企业,预计年产值达到40亿元以上,有效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项目一期已竣工投产,截至今年4月累计招引41家企业,招商面积7万平方米。”该负责人表示,项目招引企业有日立科学仪器、火炬电子、麦格米特、大展纳米材料等多家知名企业,包括世界500强外资企业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上市企业4家、瞪羚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主导产业聚集度占比达85%以上。
此外,二期项目招引企业1家,为上市企业、国内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龙头企业。
成都220千伏后子门地下变电站新建工程
作为电网蓉耀工程建设项目的子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底开工,为西部地区首个220千伏地下变电站,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计划2024年6月项目投运。
该变电站规划建设至今已有30余年,由于地处成都市中心城区,并且与“蜀王府”文物保护区相邻,建设过程一度受阻。但在克服困难之后,该变电站预计在今年6月底建成投用,届时将提升成都二环内中心城区供电能力75%,其供电能力可以满足约20多万户家庭日常正常用电,破解成都中心城区近十年无220千伏核心电源支撑的难题。
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
今年2月,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动工,天府新区投资集团组建项目专班,为项目明确“时间表”,画出“路线图”,跑出建设“加速度”。
目前,项目临时施工水电已全部接入,搭建完成可容纳约700人的民工生活区,并进入主体施工。“五一”假期,该项目的管理人员与工人一道坚守一线,通过提前部署、采购备料、调整施工计划等,严格做到效率、安全两手抓,以保障各项施工任务顺利完成。“我们要保障充足人力和机具,紧抓进度、质量和安全,争取项目早建成早投用,推动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九里堤校区未来产业科技园项目
600余名建设者穿梭在工地间,紧盯节点目标不放松,加足马力忙施工……
激昂五月,奋斗正酣,“五一”假期城市建设者仍坚守在第一线,全力以赴抓生产、争分夺秒搞建设,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电子科技大学九里堤校区未来产业科技园正在进行的是土建部分降排水施工、基坑支护施工。“土石方挖运施工进度已达100%,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锚杆施工、地下室底板施工和地下室结构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说。
倍益康成都智能制造生产基地
倍益康成都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目前主体工程已顺利完成封顶,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预计2024年12月建成投产。
新基地项目建设总投资约4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63791.39平方米,主要建设智能制造中心1号楼和2号楼、综合研发办公中心等配套设施,完成力因子、电因子、氧因子等主要产品的产能扩容,将实现一体化集中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管理成本,提高协同效应,提升整个组织的运行效能。
该项目基建负责人表示,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引入了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和预警项目进度,针对可能影响工期的关键节点提前预判并制定应对策略,确保各项任务按时甚至提前完成。
“目前的办公场所与生产厂房相对分散,新基地的建成将有效解决现有场地对公司发展带来的制约问题。高标准智能制造工厂的建设以及研发中心的升级,将有助于倍益康实现产业升级,为今后的新品开发及制造产能奠定基础,解决智能康复医疗设备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倍益康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引进系列高度自动化的设备以及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智能化管理软件及系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建设高标准康复医疗社保智能制造工厂和产线,“新基地建成投产后,整体产能有望翻番,公司年产值预计可达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