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澎湃成都丨瞄准企业痛点难点 专家解读成都“民营经济55条”

来源:看度新闻 2024年05月15日 15:08

民营经济是成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成都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长,民营经济规模持续提升,2023年,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07万亿元、增长5.5%;2024年1—3月,我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780.92亿元、增长5.0%,占GDP比重达50.4%。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优化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成都市出台“民营经济55条”

dfa07e92ddd943059de1e38a2b37caf1.png

“民营经济55条”以促公平、创机会、优服务、解难题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做好政策平稳有序衔接,围绕促进公平市场准入、支持参与政府采购、支持发展壮大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出55条措施。

聚焦促进市场公平准入,提出了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持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及做法,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优化升级“蓉易办”平台,进一步便捷准入准营准出,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数字化水平。

聚焦支持参与政府采购,提出了采购限额标准以上,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人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份额提高至40%以上。对于适合支付预付款的采购项目,采购人应在采购文件中明确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合同预付款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合同金额的4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70%。满足合同约定支付条件的,采购人原则上应当自收到发票后1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支付到合同约定的供应商账户。

聚焦支持发展壮大和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上规发展,对首次进入规模以上的入库工业企业,当年年度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5000万元的,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年度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1亿元的,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年度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2025年年底前,支持不低于300户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对综合评定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上云企业,分别按上年度上云费用的20%、30%、40%给予最高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资金补助。

聚焦加大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提出了组织开展“百万商家上线”活动,鼓励电商平台为个体工商户免费开展运营服务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临街商铺开展外摆经营。

聚焦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对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且纳入成都市上市后备重点库的企业,分阶段予以奖励。

聚焦强化人才和用工保障,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建设“人才飞地”,在市外全资设立的研发机构或经备案认定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全职聘用的人才,可按规定享受在蓉人才相关政策支持。支持民营企业人才申报“蓉漂计划”“蓉城英才计划”,按标准给予入选人才(团队)相应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民营企业可自主认定2名《成都市人才分类目录》中的D类人才。鼓励开展以企业“订制班”为代表的项目制培训,按规定给予补贴支持。持续优化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服务,向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赋予职称评审权限。

聚焦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提出了推行社会投资类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依法依规优化供地流程。允许有园区运营经验的民营企业按照“工业上楼”要求建设标准化厂房,符合规定条件的,可按比例分割转让。

聚焦加强新型生产要素供给,提出了围绕智能生产、智慧治理等重点领域每年发布不少于500条城市机会清单。支持民营企业在元宇宙、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引领性场景,对经评审认定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的分别给予100万元、70万元、50万元、30万元奖励。加大重点应用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力度。支持民营企业通过申领“科技创新券”“算力券”“零碳券”购买科技服务、算力资源、碳核算、碳足迹认证等开放共享服务。

聚焦支持参与重大科技攻关,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攻关一批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对政府出题类项目,按照评审金额给予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对企业出题类项目,按不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20%给予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支持民营企业建设一批面向社会开放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择优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补助,对中试平台按设备购置费用的30%给予最高3000万元补助。

聚焦推动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参加纳入“川行天下”名录的境外展会活动,并按照对应标准给予支持。

聚焦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出了动态更新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实施清单,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探索建立免检机制,除涉及安全底线监管等必检事项外,对作出经营承诺的经营主体,非举报投诉原则上不入企检查。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持续完善“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首违不罚、不予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优先运用告知、提醒、劝导等柔性执法方式。探索建立民营企业首次违法合规免责清单。

聚焦强化合法权益保护,提出了依法遏制虚假诉讼、恶意“维权”等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行为,依法打击蓄意炒作、造谣抹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网络黑嘴”和“黑色产业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规定的产业领域内,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备案,开展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依托线上、线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定期举办民营企业法律业务专题培训会。

abb6d203-6c73-4585-ae78-809f918e885e.jpg

解决发展痛点,提振企业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风险研究中心主任邓洲在对《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进行解读时谈到,无论从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来看,成都民营企业的发展在中西部地区是较好的,“此次‘民营经济55条’的出台释放了良好的政策信息,对提振民营企业投资和发展信心、挖掘民营经济市场潜力、优化民营经济经营环境、增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内生动力等都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持续改善成都营商环境,提升发展能级。”

在邓洲看来,此次政策的一些举措,着力瞄准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痛点。其中,加强新型生产要素供给、支持参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大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理力度、营造尊重支持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氛围等政策条款,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堵点和担忧,给出了具体有效的政策措施。“有很多政策是具有创新性的,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既有的、传统的政策框架和习惯。如果这些措施实施到位,是非常有助于成都改善政商关系,为民营企业发展松绑。”邓洲说。

IMG_0123(20240313-164550).JPG

成都科创生态岛

有温度、更暖心,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研究员高太山看来,民营经济在成都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成都经济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成都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氛围很浓,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在促消费、稳就业、带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也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有些来自国内外大环境、有的来自企业自身,也有一些周期性挑战,但总体上,民营经济仍然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难免会遇到‘成长中的烦恼’。”高太山表示,“民营经济55条”从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力、监管执法等17个方面、共计55条,系统全面、举措细致、针对性强,为成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高太山进一步分析,比如,“民营经济55条”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临街商铺开展外摆经营等举措,有温度、更暖心,也符合发展需求。再比如,“民营经济55条”提出监管执法强调规范文明、包容审慎、注重分类引导和信用监管,类似的提法也有利于改善预期。“‘民营经济55条’落地执行后,让更多好的举措真正落到实处,惠及民生,将大幅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高太山说。

IMG_0124(20240313-164924).JPG

西部(成都)科学城

以问题为导向,提供“真金白银”支持的实招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认为,成都这次及时出台的“民营经济55条”,以问题为导向,提供了路径明确、以“真金白银”支持的实招。在郭丽岩看来,一些举措踩准企业发展所需。比如,民营企业希望能够公平获得更多市场机会,对此,成都设立了社会资本“蓉易投”平台,滚动发布“五张清单”;对民营企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政府优先购买和提供应用场景。又如,对民营企业反映的拖欠账款等问题加大清欠力度的同时,也从参与政府采购预付款比例和支付期限等方面做了规定。

谈及“民营经济55条”呈现出的亮点和特色时,郭丽岩表示,通过加快盘活和促进要素创新性配置的系列举措,体现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例如,支持民营企业建设人才飞地及其他各类人才支持计划,有利于推动新型人才向新质生产力形成方面加快汇聚;又如,相关部门将在科技服务、算力、碳核算和碳足迹认证等方面提供开放式共享服务,有需要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申领‘创新券’‘算力券’‘零碳券’等方式获得,有利于加快新型要素流通和优化配置。”郭丽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