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2024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来源:看度新闻 2024年05月18日 22:22

5月17日-18日,两天时间,7个活动,230余名国内知名科幻作家与2000余名幻迷欢聚成都科幻馆,共度盛典。此次活动由成都市郫都区科幻产业发展中心(筹)主办,集结众多国内顶流科幻大咖。

QING3267.jpg

少儿科幻大会暨第四届、第五届少儿科幻星云奖颁奖、华语星云奖十五周年庆典、中国科幻120周年大会暨SFSF2024科幻高峰论坛、华语星云奖历届金奖科幻作家签赠会……系列活动精彩纷呈,科幻作家现场分享创作经验,幻迷们收获满满。

QING4691.jpg

5月17日,在少儿科幻大会上,成都市郫都区科幻产业发展中心(筹)负责人白云致辞并表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科幻文学的创作是打开孩子们遇见美好未来的一扇窗,是启迪青少年创新思维、推动青少年创新发展的桥梁”。

会上揭晓了第四届(2022年)、第五届(2023年)少儿科幻星云奖获奖名单,陈楸帆《零碳中国》获 2022年度中长篇小说金奖,彭柳蓉《时间的岛屿》获2022年度短篇小说金奖,超侠获2022年度影响力作家及低幼类专项双金奖,胡晓霞获2020-2022年度新星金奖;宝树《恐龙奇旅》获2023年度中长篇小说金奖,李晓虎《我,不是机器人》获2023年度短篇小说金奖,赵华获2023年度影响力作家,何明瀚获2021-2023年度新星金奖。

5月18日上午,在华语星云奖十五周年庆典仪式上,成都市郫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超毅致辞,她指出“郫都区作为全市科幻产业发展新格局中一核,我们坚持科幻、科技、科普融合发展,确立双引擎、四基地发展目标,制定1+3政策扶持体系,聚焦科幻产业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科幻事业蓬勃发展。”

QING3273.jpg

华语星云奖创始人董仁威携姚海军、吴岩、韩松、王靖康等一众国内知名科幻作家登台拉开活动帷幕。活动回顾和总结了华语星云奖的创办历程,发布了90余位中国科幻作家口述汇编成册的《华语科幻星云奖史话》纪念文集,并向167名在十五年间对华语科幻星云奖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幻作家、科幻产业人士颁发纪念奖章;长江少儿出版社还举行了《华语科幻星云奖史话》新书首发式。

QING3394.jpg

董仁威先生表示,“十五年来,我们跨过许多坡坡坎坎,终于迎来了星云十五的辉煌。我们的初心是:建立一个华语科幻人的家,推动中国科幻的发展。”华语星云奖另一位创始人姚海军先生也表示,“星云奖历史虽然算不上有多长,但这十五年恰值华语科幻勃发,星云奖贯穿其中,自有无穷故事,其意义自当超出星云之外。”

QING3546.jpg

诚如两位科幻大咖所说,十五年的风雨兼程,十五年的砥砺创新,终于在成都市郫都区结下了“繁花”。

据悉,成都市郫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幻产业发展。在2023年成都市郫都区在全国率先举办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圆满举办后,迅速重新布局成都科幻馆内业态,明确以“科幻+科普+文旅”融合理念,将成都科幻馆打造成集科幻场景体验、前沿科技展示和科幻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场馆,于2024年1月29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累计接待市民24万余名、各类参访团队100余批次。

此外,成都市郫都区引进赛凡文化、时光幻象、八光分等传统科幻头部企业,积极推进郭帆影业落户成都;聚焦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引进腾讯数字文创产业园、华为数字机器人、蓝色光标等泛科幻项目30余个;聚焦科幻影视,引进、拍摄《超新星纪元》等影视剧17部、《流浪地球》系列短剧10部,成立西部国际影视产权交易中心,首批挂牌院线电影、电视剧超100部。2023年以来,累计培育泛科幻类企业50家,产业规模近40亿元。

在中国科幻120周年纪念大会暨SFSF2024科幻高峰论坛上,南方科技大学吴岩教授和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教授分别作了《科幻未来与量子纠缠》与《AI与科幻》科幻演讲,两位教授深入浅出的演讲方式,严谨的学术见解与超乎未来的想象,引得台下掌声不断。

QING3619.jpg

5月18日下午举行了《星云十五》纪念册签赠会活动,30名知名科幻作家向200余名幻迷签名赠书,并邀请所有的参会嘉宾、作家、相关产业人士、幻迷合影留念。

在“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上,各位科幻作家盛装出场,在酒会上相互交流,思维碰撞,共同畅想中国科幻未来。活动揭晓了“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者名单,刘洋的《井中之城》获长篇小说金奖、昼温的《失重的语言》获中篇小说金奖、程婧波的《且放白鹿》获短篇小说金奖。

3F8A9209.jpg

ZXM_7752.jpg

中国科幻领军人物刘慈欣发文:“华语科幻星云奖创立以来,有上百位科幻作家获奖,许多年轻的科幻文学后起之秀由此走上了更加广阔的创作之路,为中国科幻铺就了走向未来之路” 。

中国科幻新生代四大天王之一韩松说:“星云奖让华语科幻群星灿烂,同时它也成了国际交往的舞台,通过星云奖,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科幻、了解当代中国,华语科幻星云奖与美国星云奖和日本星云赏一起,成了人类这个物种走向宇宙的显著标识物。”

此次活动的举行,持续提升了成都市郫都区科幻热度,目前,郫都区紧扣成都科幻中心在全市科幻产业发展新格局中“一核”定位,确立“双引擎、四基地”发展目标,成立科创科幻产业专班,积极组建科幻产业专家委员会,科学制定“1+3”科幻发展政策扶持体系,出台《科幻产业中心十年行动计划》,发布科幻政策20条、人才政策10条、影视政策23条,建成以成都科幻馆为核心,覆盖成都影视城、国盾融合创新中心等60余万平方米的科幻产业空间;聚焦科创、科幻融合发展,搭建囊括天问科幻文学奖、华语科幻星云奖、未来科幻大师奖的权威科幻奖项矩阵,落地腾讯数字文创产业园、华为数字机器人等重大科幻产业项目和赛凡文化、时光幻象等资深科幻机构5个,引进《超新星纪元》等影视剧17部、成立西部国际影视产权交易中心,首批挂牌院线电影、电视剧超100部;紧扣技术、平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高校深度融合,校地企联合开展面向5G新空频段射频滤波器件、高性能微波暗室吸波材料研制等成果转化重点项目13项,策划“校企双进”成果对接活动、银政企对接活动18场,发布科幻产业机会清单38条,成功举办“小苔藓”科幻电影训练营,首期培养“90后”青年编剧30名。

未来,郫都区将锚定在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新格局中“一核引领”的功能定位,发挥好科技支撑科幻发展与科幻引领科技创新的互促作用,推动科幻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