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时评|胖猫事件反思:游走的罪名与失控的情绪

来源:看度新闻 2024年05月20日 14:57

随着警方调查通报的公布,被许多网友口诛笔伐的谭某被判定不构成诈骗犯罪,自称要“做一个勇敢姐姐”的刘某被曝策划了对谭某的网暴行为……“胖猫”事件经过多次反转,终于尘埃落定。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此前报道>>警方通报“胖猫”事件调查详情:谭某不构成诈骗犯罪

游走的罪名

胖猫已逝,我们再也无法得知他与谭某恋爱过往的真实细节,也无法了解他到底是遭受了“精神pua”,还是因个人不健康的婚恋观让自己承受着情绪负累;我们无法得知他原生家庭的真实情况,无法了解他是否在缺爱的环境里长大,是否真的被家人“吸血”。警方通告发布后,仍有许多网友在复盘分析,有人攻击姐姐刘某“吸血”弟弟,也有人说谭某摘不掉“pua”的帽子,大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然而,法律就是法律,不因热搜而改变,更不因舆论而偏颇。事实证明,每一方都在事件中或多或少受到了伤害。胖猫的悲剧的确容易引发人们的共情,但我们绝不能无视警方条理清晰、内容详细的调查结果,更加不能凭借臆想出的细节,就为任何人冠上罪名。

失控的情绪

回到事件最初,姐姐刘某一心想操纵舆论博取同情,策划公开了胖猫与谭某的聊天记录,随后有大v开始煽动情绪,当起网络判官为女方定诈骗罪,或是利用“捞女”等标签无差别攻击女性,挑起性别对立,舆论开始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甚至出现了网友为悼念胖猫自发点外卖、送花,却出现商品空包或注水,五家餐饮连锁品牌致歉的丑闻。普通人的情绪被放大、利用成为攻击他人的利器,成为商家盈利的资本,成为扰乱视野的烟雾弹。

“胖猫”出事后,网友们点送了大量外卖到大桥上。图/社交平台视频截图

面对网络上的热点,有时候要先踩下情绪泛滥的刹车,“让子弹飞一会”,更要试着去培养自身的公共理性,提升个人的信息鉴别能力,关心事件里的公共问题而非个人隐私。

缺失的内心

这场闹剧的起点是悲剧,胖猫的离开应当成为我们反思亲密关系中自我、他人言行的一面镜子。无论是面对家人、恋人还是朋友,要想被爱,首先要学会自爱。恋爱只是我们感受生命之美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人生的全部。

同时,要警惕的是在爱的名义下的控制与伤害,任何健康且正向的亲密关系都不会是一方消耗另一方的倾斜模式。人生道路上,懂得爱己、严以律己、直视人心、理性思辨是成长赠予我们最实用的礼物。始终保证精神与人格的独立,真诚而不失底线,才能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