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学生做直播 “女大学生”主播有多少是真学生?
近日,有媒体揭露短视频平台的直播乱象——有些主播“假冒”大学生身份进行直播,不少直播间打着“大学生”等标签进行直播引流带货,甚至有人为求流量打擦边球进行低俗直播。
大学生王磊刷到一个“大二学生”的直播间,主播在直播页面标注地点为王磊所在学校,但当王磊询问主播与学校相关的问题时,对方均回答不出来。
广东珠海某高校的胡明(化名)也在一个直播间偶遇了自己的“同学”,该名女主播一边化妆一边说自己下午4点得去上课,可到了4点,这名女主播还在直播。而当天下午学校有一场活动,要求所有师生必须参加。
……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直播间在标题区打着“大学生直播”“女大学生直播”,但主播并不一定是学生。这些直播间的内容覆盖面很广泛,有“跳舞”的,有“整活”的,有“陪玩”的,还有“卖货”的。
一位从事直播运营工作的人士透露,部分直播账号明面上是个人运作,实则背后都有公司。“女大学生”“大学生”只是个标签,都是用来包装主播增加人气的,有人气才能有更多礼物和收益。“一些擦边内容容易获得礼物,但也容易被封号,不过封号了再换一个就行。现实中,有不少非大学生打着大学生的旗号去做直播赚钱。”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表示,一些主播可能并非真正的女大学生,却利用这一标签来吸引观众,从而获取更多的关注和打赏。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用户的权益和学校声誉,还扰乱了直播环境。“主播在直播中提前告知观众自己的身份或直播内容的前置性标签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这些标签必须真实,不能带有欺骗性质。主播应该诚实地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内容,避免误导观众。”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指出,如果涉事者故意以虚假身份,特别是冒充学生身份,并因此导致粉丝基于这种身份认知而对其进行直播打赏,那么粉丝完全有理由以受到欺诈为由,要求撤销相关交易并追回打赏金额。如果涉事者冒充学生做直播,但没有接受打赏,或者其接受打赏的行为并非基于其虚假身份,那么这种情况可能仅构成违反平台规则,而不涉及欺诈粉丝。
多名受访专家指出,如果不是大学生,却利用大学生的身份进行直播,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平台应当加强对主播身份以及直播内容的审核和监管,对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严格把关,对违法违规的标签可以予以关闭直播间、封禁账号等处罚。观众也要提升辨别能力,不盲目追捧标签化的直播,多关注真正有价值和正能量的内容。
文字来源:法治日报